第70章 十年(求追读,求月票)(2/2)
可以说目前安西府的高端战力,比起十年前高了数倍不止。
而这翻天覆地的变迁,又何止於军中诸將?
十载春秋,弹指而过,整个安西早已换了人间。
这种巨大的变化,不止发生在各位將领身上。
更加直观的巨变,莫过於安西府这片土地,所承载的生命之重。
隨著持续不断的人口吸纳狂潮,再加上府內百姓的自然繁衍生息。
十年过去,安西府的人口总量,已如滚雪球般突破了十亿大关。
曾经的荒凉安西大地,如今虽算不上人烟辐輳,但也繁华了数倍不止。
那些自大周关內进来的百姓和家族,脚步逐渐蔓延至整个府东地区。
其中伊犁郡人口变化最大,数量达到了2亿人,其中仅安西城外城就有2000万百姓。
內城更是气象非凡,早已不是当年模样。
来自大周关內的世家大族,纷纷选择在这座象徵著安西最高权力与荣耀的城池扎根。
他们耗费巨资,请动能工巧匠,建起了一座座恢弘壮丽的府邸楼阁。
然而,安西百姓最深刻的变化,还不是出在人口的数量上。
真正的巨变,正悄然发生在每一个街巷、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童的心田。
那就是西域、大周关內两种文化的融合。
隨著江昭明投入巨资,在安西府全境,推行强制六年官学教育。
无论关內移民子弟,还是西域孩童,凡適龄者,皆需入学。
官学之內,传授的不仅是武艺、识字、算学基础,更有核心的“大周家国、安西家园”之念。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忠君报国,守护乡土。”
“安西,乃大周之安西,亦是我等生於斯、长於斯、奋斗於斯之家园!”
这些观念,经由饱学儒师之口。
日復一日,春风化雨般,浸润著学堂里无数稚嫩孩童的心灵。
家国一体,安西即家,大周即国的意识,如同种子,深埋进新一代安西人的血脉之中。
奇妙的变化由此產生。
那些在官学中接受了统一家国观念薰陶的孩童,回到家中,便成了小小的传道者。
他们用稚嫩却认真的话语,向操著不同口音的父母、祖辈,讲述学堂里听到的“忠义”、“家国”。
关內移民百姓,听著孩子讲述对“安西家园”的认同。
他们心中那份,因迁徙而產生的疏离感,渐渐被归属感所替代。
西域家庭的父母,听著孩子用流利的官话,
讲述大周的歷史与荣光,讲述安西作为大周西陲屏障的责任。
潜移默化中,民族差异在消融,家国情怀在生长。
除了最基层的百姓之变,安西府的“上层”之变也同样显著。
得益於那份江昭明那份,不断补充的人才名册。
安西府得以从茫茫人海中,精准发掘出大量天赋异稟的將才、治理能臣、巧夺天工的技术大师。
其中佼佼者,歷经数年磨礪与江昭明暗中的心性考校,如今已能独当一面,成为支撑安西巨厦的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