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私人的贸易投资(1/2)
第210章 私人的贸易投资
德黑兰的证券交易所这些日子可是热闹,各种公司股票大量交易,虽然投资有风险,但高额的利润仍然让不少人选择将钱投入这里。
在伊朗霍德尼公司的总部,苏莱曼看着资产统计表,思考进入下一步计划。不得不说证券交易所就是好,不出一个月就筹集了扩张的资金。
从贷款建立纺织厂以来,苏莱曼的商业之路就走的起起伏伏。毕竟你生产出来东西得有人购买才行,所以他也亲自下场推销他们生产的纺织品。但是纺织工厂这么多,在伊朗国内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
竞争激烈,但纺织厂也站稳脚跟,在开设的第二年就赚回了本金。铁路的建设让商品可以送到更远的地方,扩大了市场,于是苏莱曼开始将自己的纺织厂规模扩大,并且出口到柬埔寨等地方。
从英国留学归来后,苏莱曼将股份制这个新的经济实体用在伊朗,成立了霍德尼股份公司,在证券交易所成立后成为第一批上市公司之一。
获得这样的成功对苏莱曼说不值一提,他现在打算在伊斯法罕建设一家300人的工厂,并且在布哈拉、希瓦和布什尔开设出售纺织品的店铺。
“主席,这是我们的调查报告,奥斯曼的纺织品价格较高,我们可以从伊斯坦布尔打开销路。另外根据对比,来自布哈拉的质量最好,而且比美国的要便宜三分之一,当然国内的也很好,就是产量太少,价格也有些不同。”
目前公司的产品主要在东方有很大销路,而西方也可以试着去拓展一下,这样显得更全面一点。
“奥斯曼不是被英国和法国占满了吗,怎么会购买我们的商品,我看还是在东方拓展好了。在秦尼斯坦不是卖的挺好吗?”
虽然比起英法商品伊朗显得不够看,但对于柬埔寨等地来说就是降维打击。公司生产的布在柬埔寨很受欢迎,得益于低关税和机器织布,很顺利的打败了当地生产的纺织品进入东方市场。
“主席,有多个国家未必不是坏事,这次沙阿出访和十个国家签订协议,我们可以尝试向欧洲出口。”
这次的自由贸易协议的确对伊朗来说是个利好,如果能出口到欧洲,那对公司的扩张是相当的好。
而且不只他们一家公司,其他的工厂都开始大量出口,特别是葡萄酒商,经过纳赛尔丁亲自打广告,欧洲出于好奇的缘故大量进口伊朗的葡萄酒,致使其成为出口增长第二快的商品。
而且开放葡萄酒后各地也没有大量出现因为饮酒引发的问题,这种风气甚至还影响到奥斯曼,想要饮葡萄汁的逊尼派甚至皈依了什叶派。给的理由自然不能是这个,而是说他们认为什叶派的教义是正确的,阿里和他的后代才是穆罕默德的继承人。
为了正大光明的喝葡萄汁,还把信仰改了,这要是放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