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请愿书(1/2)

第213章 请愿书

作为伊朗的下一个目标,布哈拉实际上已经向伊朗靠近。埃米尔巴哈杜尔也不得不依赖伊朗的贸易和经济支持,浩罕和俄罗斯的威胁让埃米尔不得不引进伊朗势力加以制衡。

就算他抵制也没用,伊朗的实力已经不是他所能比的。希瓦的教训就是他必须要遵守的,实在不行,他也可以让俄罗斯帝国对抗伊朗。

“俄罗斯在战争的消耗肯定需要布哈拉和浩罕的财富来补贴,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必要的时候,哪怕打一场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沙阿,我们准备将12000人的军队投入到东北地区,并且沿途修建铁路和防护林,保障物资运输。

我们的商人已经传回来自浩罕以及清国的消息,因为匪患众多,当地向东的商路已经很久没有大型车队来往了。”

随着海运的兴盛和自然条件的变化,陆上商路逐渐衰落。从汉代开始的丝绸之路到了现在只占全球贸易的一点,加上西北地区战争不断,导致当地匪患众多。往来的商队有受打劫的风险。

“所以啊,伊朗为了保护众多商人和同胞的利益,不得不下场扫除匪患,并且将富强带到这片土地上,让他们都受到安拉的恩惠。”

不愧是去过欧洲的沙阿,这样的理由他们是真没想出来。

“可是沙阿,俄罗斯就算不对我国出手,估计也会逼迫清国割让土地。”

“所以我们不能让这个出现,这些土地掌握在清国的手里总比掌握在俄国的手里要好。哪怕1000万,也要让俄国的阴谋落空。”

纳赛尔丁知道这个时候开始俄国就要从远东夺走土地了,外东北那些他爱莫能助,保持西北这些伊朗还是能行的。

不得不承认乾隆的眼光,目前清国西部领土都是中亚最好的土地,不仅水源充足,还易守难攻。可惜在胆小鬼游戏中先怂了,一纸条约就让俄国拿了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简直是最伟大的慈善。

“有时候真搞不明白,俄国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领土,为什么还要获得更多。哪怕是想要港口,波罗的海和黑海的还不够吗?”

纳赛尔丁不是俄国人,自然不知道俄国的心思,如果他是俄国沙皇,估计会要的比现在还多。

中亚政策到此为止,接下来还是内政。纳赛尔丁的手边有一份请愿书,来自德黑兰、大不里士、布什尔、伊斯法罕等共1074人联名请愿,希望定制宪法,开设议会,效仿英国实现君主立宪。

“自国家复立,俄国、英国轮番入侵,割地赔款,百姓生活困苦,幸好沙阿继位,对俄战争胜利,国家危机解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