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河中(一)(1/2)
第280章 河中(一)
一晃纳赛尔丁在奥地利待了有三个月,在这么待下去恐怕谁都有怨气了,他和弗朗茨在布拉格就此别过。而普鲁士、丹麦和瑞典三国因为时间问题不得不取消行程,沙阿决定直接前往他在欧洲唯一还没有去过的大国——俄罗斯。
对于伊朗沙阿的访问,俄国国内也是极为重视。各种准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亚历山大甚至亲自过问情况。争取要将欢迎仪式做的最好。
不过他们在圣彼得堡再怎么准备,在中亚地区还是得和伊朗争夺势力范围。
此时的撒马尔罕王宫已经变成河中总督府,叶海亚和前来接管地方民政的官员讨论情况后,决定实行释放奴隶、鼓励开垦和传教三个政策。同时对当地的权贵采取温和措施,将他们的私兵没收后聚集在一起严加看管。
之前对浩罕国的远征对他们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对方被迫割让塔什干,并献上财物乞求和平。而消灭浩罕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现在最重要的是治理当地。
中亚地区从政权诞生起就一直被游牧政权统治,除了在唐朝设立的波斯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外,这里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先进政权的建设。直到工业革命后,伊朗借助机器和铁路的力量向中亚投射,这才将这块土地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河中总督区以下分为希瓦、撒马尔罕和塔什干三个省份,每个省又分州和县。伊朗对当地民众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努力减轻他们的负担。身体强壮的则编入当地的警察和军队中,负责维持秩序。
反观俄国,在吞并哈萨克斯坦后,在当地大力推行殖民统治。各种赋税摊到牧民身上。同时,哈萨克人还要无偿地为俄国军队服劳役。这不仅引起汗的后裔的不满,更遭到哈萨克人的反抗。
相比之下,伊朗统治下的中亚自然是天堂。一些游牧民跨过锡尔河进入伊朗境内,这让俄国总督派遣军队前来抓捕,两国围绕流民和锡尔河问题关系紧张。
“目前的铁路规划是从马什哈德出发,连接阿什哈巴德、希瓦、布哈拉、撒马尔罕和塔什干。铁路公司为了这个项目已经筹集了700万的资金,但目前全国各个地方都需要铁路,所以还得往后延。”
叶海亚不听这个,他直接说道:“不用他们这么想了,我直接写信给沙阿,如果河中有失,那后果不堪设想,俄国可能长驱直入,直接打到马什哈德,这个后果恐怕不是谁能承担的起。”
河中地区资源的确丰富,不仅有大量可以勘探矿产的土地,而且还可以种,这是可以出口创收的。而随着伊朗纺织业的发展,价格也水涨船高。如果可以在这里大面积种植,还可以摆脱印度的依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