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阿劳卡尼亚(二)(1/2)
第293章 阿劳卡尼亚(二)
智利总统曼努埃尔.蒙特在议会上演讲,说明阿劳卡尼亚的重要性。
“智利的边界必须到南方,这不仅是为了土地,更是为了安全。”
他的话引起了所有议员的鼓掌,总统的话语不仅表达了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也点燃了议员们对南方边疆——阿劳卡尼亚地区的野心。阿劳卡尼亚,这片未被完全征服的土地,被视为智利未来发展的关键。
此时智利已经牢牢掌控新征服的土地,开始对最后的阿劳卡尼亚发动冲击。但是克尔曼的出现打乱了他们的节奏,原住民第一次有了成熟的政体结构。这对智利的政府增加了许多困难。
而就算是之前对军事征服并非一帆风顺。马普切人以其顽强的抵抗精神著称,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和灵活的战术,给智利军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尽管如此,智利军队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人数优势,逐渐占据了上风。随着军事行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马普切人被驱赶到更偏远的地区,或者被迫接受智利的统治。
此时南部的局势一触即发,阿尔瓦雷斯也快速回到了圣地亚哥。向总统先生汇报情况。
“总统,那些人根本不是我们之前遇到的马普切人。他们的制度、城市、宗教,看样子都是从伊朗来的。”
这下把伊朗拉进来了,性质完全不同了。原本是为了传播文明,结果文明自己来了,那这原来的单方面碾压就变成另一个版本的瓜拉尼战争。
18世纪初,南美洲爆发了一场战争,叫做瓜拉尼提卡战争,也叫“大瓜拉尼提卡战争”。这场战争主要发生在现代巴拉圭和阿根廷的边境地区,从1754年一直持续到1756年。在耶稣会离开后,当地的原住民立刻遭受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打击,大量的村庄被毁,人口被迁移。而目前的情况和瓜拉尼战争时一样,只不过耶稣会变成了什叶派教士,还有伊朗的可能支持。
曼努埃尔突然想到一个阴谋,伊朗的介入显然不是偶然的。什叶派教士的出现和克尔曼政体的建立,表明伊朗正在南美洲寻求新的影响力。通过支持阿劳卡尼亚的原住民,伊朗不仅能够在南美洲建立一个亲伊朗的政权,还能借此牵制智利和阿根廷等地区大国。这对于智利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可不好办了,这样下去阿根廷可能会提前获得西部出海口,到时候直接北上进攻我国就麻烦了。”
曼努埃尔也不是夸张,阿根廷和智利本来就有矛盾。两国在1810年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后,安第斯山山脉成了两国的的天然分界线。1855年,阿、智两国签订《和平友好贸易通航条约》时,并没有严格划分边界,只笼统承认双方脱离西班牙统治时各自的边界。
而这就导致了两国不断摩擦的情况,两国边界没有彻底划定,如果阿根廷趁此机会与伊朗合作,甚至支持阿劳卡尼亚的独立运动,智利将面临两面夹击的困境。
“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曼努埃尔坚定地说道,“不能让阿根廷和伊朗联手。阿劳卡尼亚不仅是我们的领土,更是国家安全的关键。如果阿根廷获得西部出海口,他们的海军将直接威胁到我们的南部海岸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