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俄伊局部战争(三)(1/2)

第464章 俄伊局部战争(三)

罗斯柴尔德的情报网在俄国有了完善,知道俄国需要资金,才和伊朗进行讨论。

农奴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点就是国家会帮助农奴付赎金,虽然后面会还,但时间长达49年。这笔钱一时半会是收不回来了。

这些年俄国财政又增加了11亿卢布,财政支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又和伊朗的战争起来,军事支出还得暴涨。

所以亚历山大二世才想着利用铁路募集资金,除了高加索铁路,还有中亚铁路、乌克兰铁路、波兰铁路等,以及重磅戏——西伯利亚大铁路。

随着沙俄疯狂地在亚洲扩张领土,攫取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有一望无际的森林和草原,肥沃的土壤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很多人将其称为“金窖”。不过由于距离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太过遥远,西伯利亚在几百年里都无法得到开发。

有关部门就已为修建铁路进行了大量论证工作。在1855年,俄国专家们设计了在西伯利亚修建铁路的许多新方案,但都未得到政府支持。当时正值克里米亚战争,沙皇没有时间去听他们的讲话。直到亚历山大二世登基后,意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西伯利亚大铁路才摆上了桌子。

这些铁路要是融资的话,可以获得超过1亿卢布。但如此巨量的资金,就算是英法也不可能一时拿的出来。银行家也不会就听着他们的一席话就拿出钱来,他们也不是冤大头,投资也是考虑风险的。

更不容易的是,这些铁路仅限于图纸。在没有开工之前他们的作用就是四处吸引投资。

对于俄国来说,财政危机倒是其次。如果这次战斗又失败了会怎么样,他们想都不敢想。对于这次战争,沙皇给他们立下一个最低目标:拿下锡尔河沿岸。

但事情的发展已然出乎他们的预料,完成拔出周围据点的车臣和切尔克斯军队,没有给敌人休息的时间立刻跟上。诺盖斯基战斗立刻就打响了。

不过与阵地战斗不同,在城中的战斗就没有那么激烈了。主要是败退的士兵士气不高,虽说有巷战加成,但是兵力以及低落的士气,让巷战的成效大打折扣。而且老兵在之前损失太大,也是主要原因。

所以在早上六点的时候,俄军被逐出了诺盖斯基。

而当诺盖斯基沦陷的消息传到切尔诺泽的指挥部时,作为总司令的穆拉维约夫气的直拍桌子。

“克尔斯滕夫是怎么当师长的,连敌人一天时间都没挡住。他知不知道他在给敌人机会,这是在犯罪。”

由不得穆拉维约夫发火,在他的预案中只需要诺盖斯基挡住敌人三天时间,然后来自罗斯托夫的援军就能抵达,足以挡住伊朗的攻击。然后他将在左翼的发动钳形攻势制住敌人,逼迫敌人与自己正面硬碰硬。而这时候他将依靠兵力以及火炮的优势,让伊朗尝尝俄罗斯的厉害。

而现在随着他们的败退,将后方暴露在伊朗人和其盟友的兵峰之下。更为主要的是将其他军队陷入进退不得的境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