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索契(2/2)
行吧,一路上的行程也是累了,沙皇去休息,他们负责准备谈判。
根据伊朗递交的先行谈判条件,锡尔河北岸以及佩德罗夫斯克是保不住了。其他的没啥问题,无非就是战俘交换啥的。
不过这次代表团,也有财政大臣米哈伊尔的加入。他们还是准备重新讨论一下和伊朗的通商事宜。
俄国的经济情况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工商业发展举步维艰。而税收缺口需要补上,那么关税自然是重中之重。
俄国每年的关税大约在5000万卢布上下,占俄国全面收入的五分之一。但比起此时英国上千万英镑的关税还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想要提振经济,就必须扩大贸易。和伊朗的商贸条约需要重新议定,多一个国家多一份收入。
而且,现在的伊朗也充当着中介的作用。转口贸易兴盛,虽然对于英国这种海军强国来说不用,但不代表其他国家不需要。
伊朗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远东贸易国,就算是拥有广阔殖民地的荷兰也不得不屈居第三。大量远东的商品经过伊朗转手运送到欧洲,特别是奥地利和普鲁士两个国家。
俄国虽然和远东接壤,但运输成本太高。因此就算是圣彼得堡的贵族,也得需要从伊朗进口商品。因此,一份更有利的贸易条约至关重要。
根据米哈伊尔的计算,如果和伊朗签署协议,每年可以产生至少200万卢布的关税以及1800万以上的贸易额度。而且和伊朗贸易,也能稳定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局势。可以说是好处多多。
“现在的情况看,我们和伊朗的贸易协议可以有很大的可能成功。他们需要粮食,而我国正好大量出口,两国之间可以互补。甚至我们还能利用粮食反过来控制伊朗。”
米哈伊尔提出的观点很独特,但可惜大部分俄国人不明白这个,他们只知道俄国对外战争输了。就像克里米亚战争一样,强大的舆论压力使得沙皇的身体大不如前,最终一命呜呼。
“应该庆幸我们没有那些讨厌的报纸,只要封锁住消息,他们就不会发现。”
“那这个怎么办?沙皇亲自前往,这无论如何都瞒不下去。”
戈尔恰科夫想了一下,说道:“这样,就说沙皇屈尊前往,给予伊朗来之不易的和平。”
只要审题在自己手中,还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那就这么说,趁着符合没来,赶紧想想怎么谈判。”
这次是俄国和伊朗一对一的谈判,这下可没有其他国家充当调解人。以往那些极限施压不管用了,不如想个别的办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