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前往君士坦丁堡(1/2)

第573章 前往君士坦丁堡

在两封提案政府内部继续争论,沙赫里亚里代表财政部向沙阿递交了《关于延缓施行之请求》。

“去年开支如春汛之卡伦河,奔流不止。河中平叛、海湾舰艇维护、阿富汗驻军,已耗去岁入之五成。运河虽已通航,然其收益如幼狮捕猎,尚需时日成长。若此时再行巨资投入民生,恐如同时点燃三十三支蜡烛,却只有一支蜡烛之油脂。”

从财政的角度上,目前推行政策需要额外耗费超过4000万里亚尔。而国家的盈余不足以抵消这次支出,所以他请求沙阿暂缓全部政策施行。可以先施行一部分政策。

对于其中的成立发展银行和农业政策可以先进行,同时他也指出目前的银行和股票情况不太好,可能会有一场强烈的经济衰退。

纳赛尔丁批准了这个提议,将提案中的部分提议下令马上进行。而就在他下令后,另一份建议传递到他的面前。

萨迪格认为这些建议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不能进行到时候后悔也没地去。但作为次官,他也不能在主大臣不在的时候直接向沙阿汇报,于是他绕了个弯子。

伊朗法律规定,请愿书可以直接送到沙阿面前。因此萨迪格直接利用他的人脉凑齐了500人的签名做成请愿书递交。

对于财政部的建议,他进行了全方位的反驳。里面的投入虽然巨大,但对工商业来说是有长远利益的。若是投入农工商业资金三年,产出即可弥补投入。五年后不仅可以支持扩军到五十万,还能再打造一支舰队。

“陛下之军队需要精良枪炮,而帝国之稳定更需要坚固的民生铠甲。若农民有新农具增产粮食,商人有本土银行借贷,则何人愿追随叛乱者?此经济案实乃最廉价的维稳之策,胜过增募十万大军!”

此外,萨迪格也支持在河中地区设立建设军团。因为只要聚集就能在附近形成城镇,再用铁路和电报连接,形成完善的防线。就算是俄军南下,一时也无法打开突破口。

不仅是工商部,农林部和贸易局的领导人也联合署名。他们都支持这次提案。对于这些,纳赛尔丁只是写了一份命令让秘书送给他们,当然还是在新命令发布后再送。

“沙阿,这是穆拉德王子的电报。”

“念”

在电报里,穆拉德详细介绍了他在埃及的情况。埃及的政府对奥斯曼已经失望了,面对越来越大的英国威胁,提出想要臣服伊朗换取安全。还提到了苏伊士运河目前通航情况不太理想,需要时间来发展。

“还可以,埃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重要。奥斯曼既然不能保护,那就让伊朗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