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前夜(2/2)

财政大臣的房门敲响。一看到对方自己就感觉说的成真了。建设部的次官亲自到来,“稀客啊。”财政大臣沙赫里亚里抬头笑了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是为了部门的拨款来吧?”

对方将纸摊在桌子上:“沙赫里亚里大人,您看。众多城市老城区的房屋大多是百年前的土坯房,雨季一到就漏雨,部门计划用三年时间翻新六千间民居;

胡齐斯坦省的水利渠已经淤塞多年,去年小麦减产三成,若能疏浚河道、新建水闸,明年收成至少能提两成;还有布什尔港,现在只能停靠小型商船,要是能扩建码头、加深航道,英国和印度的商船就能直接停靠,贸易额至少能涨四成。”

“停停停停停!”,沙赫里亚里阻止对方继续说下去。“你就说需要多少吧?”

“根据估算,总共需要1285万里亚尔,然后每年也需要投入至少400万里亚尔。”

沙赫里亚里从抽屉里抽出一份红色封皮的账本,翻到标注“1869年财政总结”的那一页:“恐怕不能答应现在的要求,今年国际经济又不景气,在欧洲的纺织品卖不动,我们出口的商品数量下降,国库实在拿不出。”

两人沉默了片刻,窗外传来街面上的吆喝声——小贩在售卖刚烤好的馕饼,骆驼商队的铃铛声由远及近。缓和了一些尴尬气氛。

“要不这样,分阶段来?先从水利工程开始,胡齐斯坦是粮食主产区,只要收成提上去,农民的税赋能增加,国库也能慢慢充实。至于房屋翻新和港口扩建,先做规划,等明年财政好转再动工。”

沙赫里亚里点头,“恐怕只能这样了,可以先批给600万,至于其他的……看看银行能不能帮你们吧。”

只能是这样了,目前的经济情况的确是不乐观,不知道政府能拿出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提振信心。

此时伊朗的经济情况又开始严重了,为了出口,许多地主将种植重心转向等经济作物,减少了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短期内提高了农业收入,但粮价易受国际市场和国内收成影响而波动。农林部多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但仍然挡不住地主想要赚钱的心思。

虽然工业品出口保持增长,但在伊朗的主要出口市场欧洲,在已显露出经济过热的迹象,投机活动猖獗。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国际需求的萎缩,从而直接切断伊朗的经济命脉,出口。

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行政改革开销以及王室开支,远超过了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为了应对财政赤字而增发的货币已经开始推高国内物价,民众生活成本上升。而正如财政大臣所担忧的,股市和贸易的“萎靡不振”是一个危险信号。

奥地利作为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其国内工业生产过剩问题日益严重,大量商品积压,工厂纷纷减产、裁员。法国、德国等国家也未能幸免,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萎缩。这一情况迅速波及伊朗,欧洲对伊朗商品的订单大幅减少,原本供不应求的地毯、丝绸在仓库中堆积如山,价格暴跌。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第二次发行国债,但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投资者信心不足,国债销售遇冷。银行信贷也陷入困境,企业贷款难度加大,资金链紧张。经济危机的阴云在这上面游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