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绿灯委员会(1/2)
第173章 绿灯委员会
“陈元你的想法很好,但能独立扛事的制片人就跟做出成绩的导演一样,在业内也是稀有动物,很容易就被人挖走,你这样做很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呀!”
“行业内正常的人才流动,这没什么。”
陈元之前也担心这个问题,但现在拥有诸多外挂加身,他并不担心员工做出成绩后就跳槽高飞的情况出现了。
元宇宙起势已经有两三年,不是没人来挖角,但少有被挖走的,
元宇宙的影响力足够强,员工的成长性也能充分发挥,更多的是其他公司的员工想跳槽到他这边来。
而且未来元宇宙成长到一定的规模,陈元也会支持员工走出去自主创业,形成矩阵,免得他这公司太过扎眼。
说实话,公司筹备的项目里,有他抽到的奖励,有他根据自己的回忆出的一些点子,也有员工们自己积累写出的剧本,
陈元也不清楚这些项目有多少能成功,多少能失败。
坚持下去,锻炼出真正有丰富项目实操经验的一批人才出来,成功率总会慢慢提升的。
陈果富却是为面前青年的气魄所折服,陈元这才是真正为整个行业做贡献找出路的人啊,肩负起了行业龙头的责任。
“你希望我帮你做些什么?”
陈元大喜,陈果富这位大才愿意来帮他做事,这可真是太好了!
《边缘行者》制作期间,陈元跟陈果富打了不少交道,他拥有丰富的电影项目管理经验,陈元自己都获益匪浅。
陈果富在担任哥伦比亚影业亚洲区负责人时,也结交了不少东南亚各国影视行业的人脉,
元宇宙组建自己的小型海外宣发网络他也能起到大作用!
“陈老哥,元宇宙的电影业务由你全权负责。哥伦比亚影业的绿灯委员会制度我觉得就很不错,
老哥你可以试着在公司内部模仿弄一套我们自己的绿灯委员会。”
陈果富深深吸了一口气,陈元竟然让自己弄出元宇宙自己的绿灯委员会,看来是真放权呀!
好莱坞的绿灯会议是电影项目正式启动前最关键的决策环节。
绿灯委员会通常由制片公司的最高层级高管组成,主要包括资深制片人团队、市场营销部门、财务部门和发行部门的负责人。
绿灯会议对电影项目决策过程非常系统化,它并非单凭个人喜好,而是有一套严谨的分析逻辑。
制片公司会进行详尽的剧本分析,提炼出核心竞争元素,找寻相似的电影进行分析比对,参考评判,以降低新项目的风险。
最关键的还是商业预测,绿灯委员会会综合评估项目在所有发行渠道包括影院、电视、衍生品等的潜在收入。
只有当预测的总收益能够覆盖制作成本并有一定的比例的盈利时,项目才可能被放行。
当然绿灯委员会也并非完美,否则好莱坞大制片厂的项目也不会出现亏损了,
诸如过度依赖数据,决策不可避免偏向保守,为迎合市场,倾向于选择符合固定商业规律的项目,扼杀艺术创意等等。
但即便弊端再多,对现如今大多数连市场调研都做不明白的影视公司而言,已经是先进得不得了的制度了!
并不是没人看到好莱坞的优秀,不论是港台还是内地都有人试着学习过,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