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七月流火(2/2)

周继业顿时一喜,连忙追问。

房子这个事他急的很,这几天王阿姨那边明显有些不对劲,总不能等着最后真正闹翻了再搬吧?要搬就趁早,这点周继业和林莹已经达成了一致。

“三个地方。”老文说道:“第一个地方就在菜场这,前面弄堂里27号有个亭子间要出租,房间还算方正,租金不便宜,一个月要六元钱,这一幢住了四户人家,一楼是一对老夫妻,亭子间上的二楼是两户,一户是一家四口,小夫妻带着两个孩子,还有一户三口,两个大人和一个还没结婚的女儿。”

“另外三楼还住着一户,这家有五口人,两个老人三个子女,要出租的亭子间是一楼那老夫妻的,他们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这房子就空出来了,打算租出去补贴一下。”

“这么多户?”周继业微微皱起眉头,他们现在住的地方都是王阿姨家的,但老文说的这房子却住了四户人家,如果他们搬进去就成了五户人家,这么多人住在一起实在不方便,自己卖老母鸡也就算了,每天早上收来当天就卖完,可林莹还要卖茶叶蛋呢,这茶叶蛋每天晚上都要提前煮好,人多了时间久了弄不好久有麻烦。

“还有两个地方怎么说?”周继业暂时没看上第一个地方,虽然离得近可住进去估计麻烦不少,还是听听其他的房子情况再做决定。

“第二个地方远些,离这里两站路,房子情况和租金同27号那边差不多,不过里面就住了两户人家……。”老文继续说道,仔细听着他的讲解,周继业心里盘算着,这户情况要比上一户好些,但也好的有限,而且有个关键问题就是离这边远,两站路可不近,周继业骑自行车问题不大,但林莹卖茶叶蛋就麻烦了,每天推着小车来回得走一小时呢,实在是不方便。

“最后一个呢?”

“最后一个呢其实不算是正经房子,不过离这倒也不远。”

“不是正经房这话怎么说?”

老文把情况和周继业仔细说了说,原来他说的最后一个地方算是临时房,位于他们现在住的地方往西一条街的弄堂里。这个弄堂可比王阿姨的房子好多了,王阿姨的房子是里弄的石库门房,而那边弄堂里的房子都是成片的洋房。

这条弄堂里的房子建造于四五十年前,算是魔都当年不错的洋房小区。当然和林莹家的洋房略有不同,如果说林莹家的房子是独幢别墅的话,那么老文所说的弄堂里的房子就是联体别墅。

当年这里住的也算有头有脸的人,后来因为时代的变迁就成了普通的居民小区,而且弄堂里的格局也有了变化。

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魔都的人口不断增加,市区居住情况很紧张,有些区域就产生了一些私人搭建房子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事在大城市很常见,不仅是魔都,就连京都那边也是一样,这房子都是临时搭建出来的,要放在几十年后是妥妥的违章建筑。

按理说那片弄堂是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的,毕竟就算里面的居民早就不是之前的居民了,但新搬进来的大多也是有些身份的人。可问题在于当时的情况特殊,小区里的有些人见其他地方这么搞,多多少少也动了类似的心思,在这里面也搞了些搭建的房子。

后来类似情况越发严重,上面直接就喊停了,对于滚地龙那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对梧桐区这边却采取了要求恢复原状的清理政策,所以许多违章建筑全给拆了,可也有很小部分依旧保留了下来。

“这房子是一个平房,当初是靠着洋房的小园搭建的,房子的一大半就在园里,只向外面延伸出了一部分,六八年街道拿去当了仓库用,所以后来清理的时候就没要求强行拆掉。”

“那些年房主出了点事,去年落实政策,房子还给了原来的房主,包括这个临时建筑也到了房主手里,现在这房子空着,房主自己也不住,我一个亲戚和房主是同事,你前几天不是说要租房么,我找人打听了下,我亲戚听说后就推荐了这里。”

周继业想了想觉得这个地方可以去看看,毕竟离着近方便,至于搭建房什么的他也无所谓,只要能住人就好。而且那边小区周继业之前路过,相比他们现在住的地方环境要好不少,如果房子可以的话倒不是不行。

“房子多大?租金又怎么说?”

“听说大约二十平的样子,我也没去看过,租金嘛略微贵点,对方开价要八元。”

“八元?”

这个价格有些贵了,但二十平的面积却不小,这可比他们现在住的鸽子笼阁楼要强了许多。周继业琢磨了下,让老文和对方约个时间,打算和林莹先过去看看再说,不管怎么样先得瞧过才能确定。

当天晚上,周继业把这个事和林莹说了,林莹的看法和周继业是一样的。

27号的房子住的人太多,而另一套房子却离得太远,这两套房子都不合适。反而那个平房如果可以的话倒能考虑,而且离着也近,对于他们来说更合适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