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COS剑姬?一秒五刀?刀工极致境的蓑(1/2)

第110章 cos剑姬?一秒五刀?刀工极致境的蓑衣黄瓜!(3k第一更)

“???”

听着耳机里面的具体提示,看着夏鸣一旁亮起的黄色等待灯。

中年监考员有点懵.

“他抽到的是「蓑衣黄瓜」吧,限制时间也是10分钟没错吧!”

旁边的一个有点胖的监考员点了点头。

“对啊,在这些题目里,这道算很难的了,比它更难的只有13分钟处理「麦穗黄喉」,还有10分钟处理「麦穗腰」了。”

中年监考员点了点头。

三位监考员都是从本地的厨师学院里面调过来的,本身也是带过不少学员的。

一般在厨师烹饪学院,蓑衣黄瓜都是刀工的基础题,问题就在于,能切多均匀,能拉多长.

「蓑衣黄瓜」一般是将黄瓜切成0.2~0.3cm的薄片,正反都切,角度不同的情况下,使得黄瓜能拉到原本的2~3倍都不断。

一般来说,学校基础毕业证“华1级”的要求是能拉长2.5倍左右,切的尽量均匀就可以了。

更高一些的“华2级”会要求在3倍以上,并对其切的均匀程度有要求。

像监考员自己,切蓑衣黄瓜就能做到4.5倍长,状态很好的时候能切到将近5倍。

他本身是“华4级”厨师,在学校里面也是教导主任,见过无数新人切「蓑衣黄瓜」。

在他看来,这操作考验的是厨师的基本功,「均匀切分」能力,一般在私下是难度较小的,但在比赛或者考试中,特别是限定时间的考试中,就涉及到一个心态问题了。

因为「蓑衣黄瓜」相比其他考题一个难点在于,它的试错成本更高。

无论是关重云的胡萝卜切丁,还是乔若宁的麦穗黄喉,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可以分块。

切丁自然不用说,乔若宁拿到的麦穗黄喉的考试题目,要求考生在18分钟内,切出一片比较标准的麦穗黄喉。

因为比赛用的黄喉本身就是2~4cm的切片,所以18分钟时间算是比较宽裕的了。

就算失误了两次,依然足够切第三次。

毕竟也就是一个海选中的环节,题目的难度自然也不会设置的太离谱,要不然上个文思豆腐,抽到的选手基本就可以直接打包回家了。

但「蓑衣黄瓜」不同。

正常情况下,「蓑衣黄瓜」新人的标准是正反70~80刀,也就是一共160刀。

对于一个“华1级”厨师来说,切一条的时间在7~8分钟左右,“华2级”能压缩到6分钟内。

此时,160刀能做到的极限是2.5倍,也就是“华1级”刚好合格。

如果一旦失误,那就没有再回头再来的机会了,除非你下刀的速度特别快.

而夏鸣仅仅在考题出来1分47秒后就按下了铃,假设按照160刀算,也就是他一秒得出1.5刀。

这已经不能用「刀功熟练」来称呼了,绝对算的上「精湛」了。

想到这,中年监考员眉头皱了皱。

“不会是故意过来捣乱的吧这样,你和我一起过来,我们去看看这「蓑衣黄瓜」究竟是个什么事。”

就在中年监考老师在往夏鸣灶台那边走时,房间内的监控也朝着这个方向转动了过来。

「新厨争霸赛,导播室内」

因为一口气要容纳数千人同时海选,且比赛场地又多又杂,所以想要靠人为的视角判定肯定是很难保证主视角的直播质量的。

也因此,这次「新厨争霸赛」的导播中,接入了最新款「逗包x雷剑灵ai」的支持。

在这个ai的帮助下,镜头会自动抓取后台判定的“有意思”的部分,并根据情况分级,进行排队视角切换与推送。

这样大大降低了人力盯梢的成本,也使得整个比赛转播更流畅。

毕竟网友是在看直播,不是在看纪录片!

上万人的场景如果不从「几个点」切入,最终一定会变成一场灾难。

为此,工作人员在8万多参赛选手中,精准的锁定了88位作为「明星选手」。

在镜头判定时,「明星选手」会比普通人会更有优先权,这应该也算是一种隐形的资源倾斜,但为了大局考虑,这种方式确实更符合实际情况。

之前「食平道」拿到的名单,其实就是这批「明星选手」的名单。

但他也留了个心眼,88名选手,只放了50个出来,其他38个也没写。

关重云就是被隐形照顾的「明星选手」,乔若宁虽然有人认识,但其实并不在名单内,单纯就是装扮太明显了。

夏鸣则更是查无此人.

此刻,原本在转播关重云挥舞大刀场景的摄像头,判定到夏鸣提前交卷,所以也是将视角挪移到了夏鸣这边。

后续,它会自动计算直播这个场面时,网友的热度,用最严谨的数据,来判断是否切换场景。

网友们本来还在看耍大刀,没想到冷不丁发现一个1分多钟交卷的夏鸣,此刻也开始议论纷纷。

【这哥们干嘛呢?1分多钟交卷,厨神转世啊!】

【应该是题目比较简单吧,我之前也看到有个切片的2分钟就交卷了。】

【那个我也看到了,最后切的不太行,但好像勉强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