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金出阴坡(2/2)
火烧馍是顶好的干粮,两人要出行数日,也就多做了一些。
等着火烧馍烤熟的时候,他们忙着将自己带走的被褥打包。
等到把行囊打理好,两人回到火堆边烤火,拿棍子刨开木灰,金黄色的面团露出来,已成了坚硬的馍,散发着麦香。
周景明一向不认为草木灰是什么脏东西,也没那么多讲究,拍拍灰,胡乱吹几下,就吃了起来。
接连三个馍下肚,再喝上一些烧开的后放冷的温开水,能感觉到馍在肚里膨胀,立马有了饱腹感。
他将昨天剩下的下水全都喂狗,那些馍则是全都装包里背着,取了猎枪,带足子弹,又去找踩点时带着进山的短柄十字镐和铲子,还拿了一个金斗子和两套全新的水裤出来。
见周景明拿淘金工具,武阳有些不解地问:“我们不是去主河道走一趟嘛,带淘金工具干什么?”
周景明冲他笑笑:“这你就不懂吧,淘金除了选好矿点,安营扎寨的淘采,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打游击。
没有固定的矿点,沿河寻找一些可能有金子淤积的小地方进行淘采,一两个人都能干,更省时省力。
不少有经验的淘金客,他们就喜欢这么做,免去大量挖掘、运送泥沙的麻烦。
可别小看了打游击这种做法,真正干下来,淘到的金子,不比一帮人找个固定矿点淘金的收入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咱们是要出去走一趟,但不妨碍我们沿途淘金赚钱啊!”
这么一说,武阳立时明白了,充满兴趣地催促:“那赶紧走!”
两人随即领着金旺,顺着河道往下游走。
在这条岔沟里,周景明没有怎么停留,只是在经过一些营地的时候,会注意打量一下那些淘金队伍的情况。
都在河滩上忙着干活,人员几乎都在,能一目了然,他也没有细看,只是看人多不多,威胁大不大。
一早上的时间,两人几乎都在赶路上,抵达主河道的时候,才在河岸边选了地方歇脚,吃两个馍,抽支烟。
此时的主河道,放眼看去,上下游,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营地,沿着河岸分布,随眼一扫,就能看到十多个,热闹程度,比周景明他们所在的岔沟翻了数倍,到处是忙碌的身影,还时不时能看到一些人提着被褥行李进入河谷。
武阳看了一阵,有些奇怪地问:“周哥,怎么这些淘金营地,大都在河谷南边?北边的几乎没有?”
周景明扫视了一眼:“淘金行当里,有这么一个说法:金出阴坡。
阿尔泰山区属于寒冻地带,根据民间经验,这种冲击砂金矿,特别是阶地矿,金沙富集的地方,大都是在河谷阴坡一侧。
也就是东西走向的河谷,在河谷南侧谷坡的阶地上,砂金矿多,而在北侧的很少。
南北走向的河谷,砂金矿多分布在西侧谷坡阶地上,东侧成矿很少。”
武阳对此很迷糊:“这是为什么?”
“民间的经验,大多是通过实践总结的,但其实,在地理上也非常有道理。
阳坡、阴坡,这个我不用多说你也知道,就是向阳、背阴的意思。
在地理上,阳坡与阴坡对地表覆盖、植物分布、水土流失等都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地形斜坡结构不完整的,以阳坡阴坡为边界,各种地表覆盖物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之所以金出阴坡,那是因为阴坡容易土壤沉降、水流积淤,有利于植被返青固定。
换句话说,河流中的金子容易在阴坡淤积、沉降,并被固定下来。现在这段河谷,就是东西走向的,所以淘金队伍大都选在南边河岸。”
武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接着又问:“那什么是阶地?”
周景明耐心解释:“山谷里的地形地貌,不是一成不变的,千万年来,随着地壳抬升,河流侵蚀,河床加深,使早期形成的河漫滩砂床高出河床,在河谷两旁就会形成一台台像是台阶一样的地形,就是阶地。
你自己看看南边河床的地形,是不是一台一台的,看大范围,不要集中在一小片。”
武阳站起身来,放眼观察着对岸,果然如周景明所说的那样,能看出一台台阶地的轮廓,不由点点头:“还真是这样……咱们打游击淘金,也得去南边阴坡,这河面几十米宽,得找地方过河。”
周景明摇摇头:“咱们不去对岸,就在这边!”
武阳有些迷糊了:“为什么啊?不是说金出阴坡嘛!”
“南边那些出金的地方,大都被各个淘金队伍给占了,都是来淘金的,他们会放过那些可能富含金子的地方?
因为淤积沉降的作用,金沙比重大,大都埋在深处,咱们只是出来几天,可没那么多时间去挖掘表层泥沙。
再说了,我们要是过去了,进入别人的地盘,也犯忌讳不是,找不到好的金砂矿床不说,稍不注意就麻烦上身。
我只是说阴坡的金子会比较多一些,并没有说阳坡就没有金子。
在阳坡这边,还是有些小地形,是金砂淤积的地方,就适合小打小闹的游击,找到合适的地方,金斗子装了泥沙,直接就能淘!
咱们是来看河谷人员情况的,在对岸,也更容易观察不是!”
武阳点点头:“这倒也是!”
“休息的差不多了,走吧!”
周景明将行囊摔背上背着,那把装了鹿弹的鹰兔牌猎枪挎肩膀上,领头往上游走。
感谢黑阿牛哥、ljx73、书友2016226234025975、书友2023040780216640、钺痕、书友哎推万、长长记性的打赏。
谢谢大家的月票和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