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1/2)

第234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

人间四月芳菲尽,扬州烟始盛开,这句诗一半是风流,一半是血泪。

扬州的富庶天下闻名,而这份富庶,便如一朵开在悬崖峭峭壁上的秾艳朵,根茎紧紧攫取着大明王朝的命脉,瓣上则沾满了无数看不见的血珠。

瘦西湖的水一如既往地温柔。

春风拂过湖面,荡开的不是涟漪,而是揉碎了的金子和碾成了粉的珠玉。

湖上画舫林立,其中最煊赫夺目的那一艘,名曰“不系舟”。

此舟非舟,乃是一座可以移动的水上宫殿。

三层重楼,飞檐斗角,檐下悬着百来盏琉璃宫灯,白日里看流光溢彩,夜里点亮则如繁星落于湖面。

这便是两淮盐运使司下八大总商之首汪宗海的私产。

今日,这艘“不系舟”上,两淮八大家的家主一个不落地齐聚于此。

然而,此刻水榭歌台之上,却弥漫着诡异的死寂。

歌是《后庭》,舞是绿腰舞。

清倌人们水袖翻飞,眉眼含春,嗓音婉转如出谷黄莺。

美酒是三十年的女儿红,佳肴是穷尽江南水陆的珍饈。

一切都完美得如同画卷,却唯独少了画卷该有的生气。

主位之上,汪宗海,这位年过五旬两鬓微霜,却依旧精神矍铄的盐商领袖,正用象牙箸夹起一片刚出水的河豚白,慢条斯理地送入口中。

他闭上眼,细细品味那入口即化的鲜美,仿佛世间再无他物能扰其心神。

但在座的其余七人,却无一人有此等雅兴。

他们的目光时而交汇,带着探寻与恐惧;时而瞥向歌舞的伶人,却视若无物;更多的是落在自己面前那只价值连城的白玉酒杯上,仿佛想从那琥珀色的酒液里看出自己的未来。

压抑不住的恐慌如瘦西湖的春日水汽,无孔不入,湿冷地浸透了每个人的锦绣袍服,直抵骨髓。

松江府,人头滚滚。

苏州府,血流成河。

随着一份份由密探快马加鞭送来的名单,和那愈发清晰的,由那位年轻帝王亲自朱批的不赦二字,所有人都明白了。

这不是敲打,这是清洗。

这不是杀鸡儆猴,这是要将他们这群自以为与国同休的豪绅连根拔起!

终于,一位姓周的盐商再也按捺不住,他猛地将酒杯顿在桌上,发出铛的一声脆响,让那靡靡之乐都为之一滞。

“汪公!”他声音嘶哑,带着一丝颤抖,“怕是下一个就轮到扬州了!”

这一声,如同惊雷,炸碎了虚假的歌舞升平。

丝竹声骤停,舞姬们惊慌失措地跪伏在地,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汪宗海缓缓睁开眼,那双本该因养尊处优而显得浑浊的眸子,此刻却清亮得骇人。

他没有看那失态的周姓盐商,而是将目光扫过全场,将每个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有的人面如死灰,有的人手足无措,有的人则强作镇定,但那微微颤抖的指节,早已出卖了其内心的惊涛骇浪。

汪宗海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久居上位的傲慢与不屑。

“周老弟,慌什么?”他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苏州那些织造商,不过是靠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织几匹绫罗绸缎,赚些脂粉钱。他们算什么东西,也配与我等相提并论?”

他缓缓站起身,动作带着刻意的沉稳,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众人的心跳上。

汪宗海踱步到船舷边,一双手却在无人看见的角度,死死攥住了冰凉的檀木栏杆,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起一层青白。

他的目光投向眼前的瘦西湖,穿过那层旖旎的烟波,看到的却不是什么风雪月。

他看到的,是这画舫之外,那些白日里游人如织的街巷深处,那些不起眼的茶馆、酒肆、客栈里,可能早已潜伏着的一双双眼睛。

那些眼睛没有感情,只有利刃般的冰冷,它们属于天子最忠诚的鹰犬——锦衣卫。

跑?

这个念头在他脑中早已盘旋了千百遍。

可是怎么跑?何时跑?扬州城四门看似大开,实则恐怕早已是一张无形的天罗地网。

他只要稍有异动,会不会不等他出城,一柄绣春刀就已经贴上了他的脖颈?

汪宗海不敢赌。

他只能等。

可现在人心已经散了,他若再不站出来说些什么,这艘“不系舟”今夜便会分崩离析。

届时,众人作鸟兽散,目标分散,反而更容易被逐个击破,而他这个领头人必然是第一个被斩于马下的祭品。

所以,他必须演。

汪宗海深吸一口气,像是要将满腹的寒气与恐惧尽数压下。

再开口时,声音却出奇地洪亮,充满了刻意营造的豪气:

“对于我等而言,规矩,就是我们定的!”

他转过身,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那目光带着强大的压迫感,让人不敢直视。

“诸位,想一想!我两淮盐业,系天下之命脉!每年四百万两盐课,占了朝廷岁入的多少?这还不算孝敬给京里各位阁老、公公们的‘冰敬’‘炭敬’!漕运,粮道,哪一处没有我等的银子在里头打点?这江南百万灶户,千万百姓,靠谁吃饭?”

这些话,他对自己也说过千百遍,曾经是坚信不疑的真理,如今从自己嘴里说出来,却更像是说给鬼听的空话。

但汪宗海不能停,他的声音愈发铿锵,如金石相击,每一个字都用力地砸在众人心头,也像是砸在自己那颗早已千疮百孔的胆子上。

“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天子,凭什么动我们?他敢动吗?动了我们,盐课谁来缴?漕运谁来保?这江南百万张嗷嗷待哺的嘴,他拿什么来填?届时天下大乱,烽烟四起,他那把龙椅还坐得稳吗?”

问出最后一句时,汪宗海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背后已是一层细密的冷汗,被湖上的夜风一吹,凉得刺骨。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也确实起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原本惶惶不可终日的众人,眼中渐渐重新燃起了光。

是啊,法不责众,利可绑国,这向来是他们无往不利的护身符!

看着众人被煽动起来的虚假勇气,汪宗海心中涌起的却不是得意,而是一阵刺骨的悲凉。

他成功了,他用一个自己都信不了的弥天大谎,暂时稳住了这群即将被送上屠宰场的肥羊。

而他们居然信了。

“汪公说的是!”立刻有人附和,“我等与国同休,那小皇帝不过是想敲一笔竹杠罢了!断不敢真的鱼死网破!”

“没错!想我等八家联手,京中哪位阁老敢不给三分薄面?他朱由检难道还能绕过内阁,绕过整个朝堂不成?”

气氛似乎又热烈了起来。

听着这些应和,汪宗海的嘴角勾起微不可查的冷笑。

与国同休?好一个与国同休!

他心中最后的一丝侥幸在这一刻彻底被掐灭。

汪宗海彻底明白,不能再等了。

等苏州的消息?

那些朝中重臣此刻恐怕早已将自己撇得一干二净!

再等下去,自己就会被这群蠢货死死绑在这艘注定沉没的大船上,一同葬身湖底!

他必须立刻就跑!

然而,在这片附和声中,坐在次席的李姓盐商——李明诚,却始终紧锁着眉头。

他看着汪宗海那雄姿英发的背影,心中却是一片冰凉。

汪公,你还是在用先帝爷时的老眼光,看待这位新君啊。

酒过三巡,汪宗海重回主座,那番话似乎耗费了他不少心神,他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但眼角的余光却在不经意间,频频望向东北方的通州。

那眼神深处一闪而逝的阴鸷,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毒蛇,与他方才表现出的豪迈截然不同。

李明诚看在眼里,心中暗叹一声,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了,他举起酒杯,朝着汪宗海遥遥一敬,姿态放得极低。

“汪公高瞻远瞩,我等佩服。只是……”他顿了顿,小心翼翼地组织着措辞,“小弟以为,今时,或与往日不同。”

满堂的喧嚣,因他这一句“不同”,再次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有疑惑,有不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