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建业官学(2/2)
没想到陆家少年郎高声道不用,表示他能跟得上几位的进度。如此自信的表情,让眾人都大为好奇。
年仅十岁的陪读生马良,则是很好奇的跟在诸位刚认识的兄长身后,做个机灵的求学乖宝宝。
对於这个聪明伶俐外加嘴甜的宜城马家弟弟,所有人都给予了足够的善意。
陈信和黄欣琪大致知道汉末的教育內容,以及分別做注的几家,需要学的和教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刘备这两次穿越挑选的。
最近的时间里,还是以“五经”为主,至於后边的其他內容,皇叔也在和卢植商议准备中。
几位新同学的第一堂入学课,就是卢植教授来授予的第一堂课眾人就被惊讶到了,刘备拿出整整半个月的新纸產量,交给这新生的建业官学。
纸永远是文人的最爱,每个人都被分到一整咨后,眾人都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
这和简瀆相比,也太好用了些。
扬州竟然有如此好纸,为什么荆州那边还没有太多的消息传出?
然后就是第一课,卢植让眾人在两月的时间內,完成手抄“四书”中的《论语》和《孟子》,“五经”则全都要。
《论语》一万五千多字,《孟子》三万多字,待全部抄完后,再进行手动装订。
这些就是眾人日后在经学上,短时间內的主要教材。至於其他教材,诸如《六韜》《尉繚子》,还有后来被迁入“四书”的《大学》和《中庸》,也会择机看情况拿出。
授课学堂左边的柱子上,刘备让人刻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右边则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前者是明代董其昌,后者是宋代朱熹,对於这两句话,刘备很是喜欢,借鑑一下嘛,不寒颤。
授课规律为每天上午两个时辰,主授经学,眾人也可以在课中,自行交流所学。下午两个时辰,会穿插的授兵法和其他的东西。
这个其他的东西,是黄欣琪给刘备提出的,因材施教的重要一环。
在这些人里,诸葛亮,庞统,徐庶,陆逊是全才,內政打仗都行的那一类,而其他如石韜,蒋琬,马良,就是稍微偏內政系多一些。
喜欢兵法一类的,卢植会由浅到深的,设置某些关卡和难题,在新推出的沙盘上作为体验,让眾人执红或者执白,进行尝试性的交锋和对战。
每七天时间里,五天授课,其余两天去体验民生等。庞统就拍著胸脯表示,你们不知道,钓鱼那真是可有意思了,等到休学日,他带大家去钓鱼。
建业官学真的开展以后,刘备最近的苦恼莫过於,学生们都太过优秀,老师的数量不够多。
虽然看著就那么十人都不到,但都是天资非常高的,卢植年事已高,刘备也不放心他每日去授课。
可惜的是,皇甫嵩去年病逝於长安,若是能將此人接来,又能好上不少。
卢植已经亲笔手书,让人送去东莱,给友人郑玄。但这位是真的不易请动且年事已高,这点刘备也是很清楚,如此一来,当世再去哪里找比较好的老师呢?
哎,若是能直接投影后世的那些资料就好了,想到这儿,刘备就羡慕黄欣琪手中,那名为平板之物。
这东西只要在上边敲打敲打,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著实是神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