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羊蝎子(1/2)

“这一走又是这么长时间,”曾柳华拉着她儿子的手,心疼的不行,“瞧瞧,都瘦了。大宝啊,想吃什么跟娘说,娘给你做。”

席于飞摸了摸肚子,笑嘻嘻道:“我想吃羊蝎子。”

什么叫羊蝎子,没人知道。听完席于飞解释说羊蝎子就是羊脊骨,曾柳华没好气道:“啃脊骨就说啃脊骨,还羊蝎子。我还寻思着你要吃虫子呢,吃这玩意可不太容易,得夏天了去山里才有的抓。”

以前家里穷,曾柳华他们还没来京城的时候,就在哈市周边的村子里住,那边有山,小孩子们干不了什么活儿,就去山里挖野菜,摘野果。也会学着挖药材,捡知了猴和蝉蜕,抓蛇抓蝎子,拿去镇上的药店换钱。

那时候的孩子感觉什么都不怕,什么蝎子蜈蚣的,一双筷子就能搞定了。

还有那个知了猴,肯定舍不得用油炸,都是拿回家洗干净腌上,吃的时候捞出点儿来干锅炒熟,就为了那口满足的蛋白质。

这时候卖羊的不多,但也有。

曾柳华表示今天是吃不上了,一会儿她去问问谁家村里亲戚杀羊,她好去定几套脊骨。

这时候谁在村里有个亲戚,那真的是不愁吃喝。什么蔬菜啊肉啊蛋啊,只要你有钱,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改革开放之后,大家终于不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存着的钱也不用担心会变成没用的废纸,尽可能拿出来花用。

主要是几十年前,银元券给大家的阴影太大了。一麻袋钞票换个馒头,真不是什么笑话,而是事实。

后来建国才统一了钱币规格,最大的就是所说的大团结,十元面额。

然后又经过几次钱币改革,88年才开始增加十元以上的面额,譬如说二十,五十,一百元等。

北方改革发展比南方慢很多。

87年南方已经有了大批的私人工厂,分包的生产线。但在北方,私人经营的店铺都不算多。

在改革刚开放的头几年,你卖个东西都有可能继续被打成投机倒把。

不过如今不知道是不是席于飞重生之后产生了蝴蝶效应,如今外面的私人店铺比之前多了不少,甚至还有人会用自行车绑着木头箱子,走街串巷的卖自家包的豆包,卤的猪肉。

光动物园里面私人经营的副食小吃店,就不止七八十家了!

席于飞很享受这种满大街都是吆喝声的烟火气。

蹦爆米花的,卖糖葫芦的,街边架锅炒瓜子的。那些转糖人儿的老手艺人也都出现了,在一些学校门口,胡同临街的地方出没,引得一群小孩子嗷呜哭闹,让家长不得已只能掏钱。

席家大嫂徐颖还鼓动她婆婆曾柳华出去摆摊儿呢。

现在店铺里都是年轻人,有自家亲戚,也有招来的大姑娘小伙子,真轮不到曾柳华去帮忙。

老太太也闲不住,跟云奶奶和云妈妈在一起连个共同语言都没有,感觉睁眼闭眼都是孩子,人瞅着都不精神了。

但曾柳华有炸东西的手艺,炸油条,麻花,馓子,排叉,过年的时候可受欢迎了。

他们在街边支个锅,卖点儿吃的,也比在家闲着强。

忙了大半辈子的人只要闲下来,指定要生病。

“不摆摊儿,”席于飞听完就否决了,“风吹日晒的,仨老太太哪受得了。”

“怎么就受不了了?你看不起你娘?”曾柳华眼睛一瞪,六十来岁的人,一点儿都不服老。

云奶奶也道:“咱们家到胡同口又不远,弄个三轮车,焊个锅炉子就能用。”

席于飞摆摆手道:“不是不让你们干活,是我这里还有别的活儿觉得你们能做呢。妇女能顶半边天,咱家仨女将军,卖啥炸麻花儿啊,大材小用。”

云妈妈被逗笑了,“那你说,能有什么活儿?”

她这辈子除了读书,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做糖饼了。原本还想着到时候做了糖饼跟着曾大姐一起出摊儿呢,不说赚多少钱,就是想找个活儿干。

别看家里老爷们也有闲着的,但人家能拎着茶壶出去溜达找棵树下面就能摆棋盘消磨时间。她们这些妇女可不好意思那么做。

而且家里的孩子小的也都可以上育红班了,每天上学的大孩子们负责送弟弟妹妹们上学,她们只需要到点儿把孩子接回来就可以。

有的时候懒得做饭,就去隔壁胡同那个馒头店用粮票买几十个馒头窝头什么的回来,煮个粥啊稀饭什么的,随便炖个菜都能应付了。

这日子,越过越方便了,但人也越过越闲了。

“咱家不是有这边胡同口临街的门市房吗?”席于飞记得,那一排五间门市房,是他娘前些日子刚买的,花了大价钱呢,“咱用两间,三间租出去。那两间就做成个中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