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送葬(2/2)

尤其是那个老大,已经哭的俩眼睛跟烂桃似的了,脸都哭皴了,一边走一边喊,还哭道:“我又没有娘了,娘啊,你怎么走这么早,我又没有娘了啊。”

一时间,周围再次哭声一片。

席家人和整个村子的人都来送葬,浩浩荡荡的一大串,抬棺材的前面抬着纸牛,撒钱放炮开路。

棺材后面的抬着花圈,宝库之类的。

在后面,就是给其他祖宗一起烧的各种纸扎,几乎没有人空着手。

小三奶奶葬在三爷爷坟右边,左边是三奶奶的坟。

先给小三奶奶烧了纸牛纸人和财库,又分别给其他祖宗都烧了纸牛纸马。男的烧马女的烧牛,也不知道是什么讲究。

最后所有花圈集中在一起烧了,边烧席家大娘还念叨,说什么以前穷,没有什么好东西。如今趁着这个机会,把该给的都给了。说以后有什么缺的,就托梦给孩子们,总不能短了祖宗的东西。

小三奶奶的儿子闺女在坟前又哭了一通,才被人搀扶着起来,颤巍巍的往回走。

回来的路上,摘了孝,再吃一顿席,这场事就算办完了。

说是等头七还要在烟囱下面撒草木灰架梯子,说方便小三奶奶回来看孩子们。

曾柳华他们又住了一宿,就张罗着回去了。

席家大娘早就准备好了东西,各种山货,家里晒的干菜,肉干,自家种的红薯在作坊弄的粉条子,装了十来个麻袋,让他们扛回去,说等过年就不送年礼了,省的来回折腾。

这次回去还带着从席家干活的那几个小的,别人看着他们眼里都是羡慕。

每个月能往家里寄七八十块钱呢,这席家,真的是眼瞅着就起来了。

等进了自家院子,席于飞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

虽然在老家吃住的也挺好,但总归没有自家舒服。

云奶奶早就烧了热水,等人进门就下面条煮面汤。一人一大碗喝了,再舒舒服服的睡一觉,睡醒了去澡堂子好好的搓洗一顿,就把那几天的疲劳全部洗掉了。

京城没下雪,但是干冷干冷的。

路口来了卖大白菜的车,曾柳华出去转了一圈,直接订了两千斤大白菜,五百斤大葱,五百斤萝卜和五百斤土豆子。

这些,就是北方人过冬要吃的菜了。

当然,不是全部,只是一部分。

两千斤大白菜满满的一拖拉机,人家直接送家门口来,家里的酸菜缸都洗干净了,院子里烧了热水,要准备开始腌酸菜了。

大白菜去掉老梆子,再热水里烫一下就放进铺了塑料布的大缸里面。放一层白菜撒一层盐,塞得满满当当之后上面压块石头,再把塑料布封好,然后壮劳力把大缸转到墙根下面,等待美味的发酵。

那些老菜帮子也不会浪费,剁碎了拌了麸子拿去喂鸡,还能多下几个蛋呢。

大葱都放到墙根下面,萝卜土豆收到地窖里。

那里面已经有不少萝卜了,绿萝卜胡萝卜,都是自家院子里种的。

这几天工夫,云奶奶还把后院的大蒜都种上了。进了九九可以种蒜,开春就有蒜苗吃。

“你们这一走,院子里心静的可怕。”云奶奶坐在炕上,跟着曾柳华一起拆旧衣服,然后要打烙背儿,留着做鞋垫子用。“这安静的我心里都慌,每天出去干活儿都没精神。”

曾柳华笑道:“您这是被吵习惯了,哎哟我倒是恨不得心静心静。这一屋堂子的孩子,房顶子都要吵翻了。”

云奶奶哼了声,“等你到我这个岁数,就不觉得闹腾了。闹腾点儿好,闹腾证明自己还活着。”

她跟云爷爷岁数也不小了,老头子也眼瞅着八十四了。

老太太心里慌。

不过都这个岁数了,聊这些也不会忌讳。

“那到日子了,你家没祖坟?埋哪儿?”曾柳华问。

“没祖坟,不是有那个陵园吗?就埋里头得了。”云奶奶把手里的布抻平,线头都摘出去,“之前老于老梁也都说了,家里祖坟都没了,家人都找不到了。以后就埋陵园儿,一群人埋一起,热热闹闹的。”

曾柳华想了想,“也行,不过我家老席估计想埋祖坟?也说不好……咱家人那么多,祖坟哪里埋的过来啊,孩子们又不常回去。您嘞说得对,埋陵园也好,热闹。”

席于飞进来,就听见这句话,顿时笑道:“要不这样,让玉玉去找人看看风水,在京城附近包块山地,到时候咱们都埋那边去。”

现在还没有什么私人陵园呢,不过倒是可以问问,回头包块山地,给自家选个好地方单独出来,剩下的等过些年,就能盖个陵园了。

华人就是讲究入土为安,以后陵园的地皮,卖的比活人住的都贵。

这也算是个生意了。

作者有话说:

估计明天也是一章,因为这几天不是过节吗?明天要去一趟北京。

晚上还有人组饭局,我拖到先在还没去呢,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