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风水宝地(2/2)
他嘴上说少来,但表情却有些小得意。之前还有人问他多大了结婚了没,一听他三十多了结婚好多年了,都特别惊讶。
席于飞给自己擦眼霜,还嘟囔呢,“一眨眼都三十多了,你也快四十了。”
云穆清不乐意了,“怎么算的岁数?我才三十五!”
男人四十还一枝花呢,再说他跟那群秃头大肚子的男人可不一样,他花期长得很。
如今已经九零年了,京城初现繁华景象。
席于飞终于保养完他那张脸蛋子,撩起被窝上了床,“对了,记得明天去换身份证。”
一代身份证其实从84年就开始发了,但那时候还没有普及到全国,只有某些单位才会用。
那时候的身份证还是手写的呢,照片也黑乎乎糊成一坨,什么都看不清楚。
有的时候身份证上名字还会写错,日期也有错的,直到后面全面实行身份证了,才有人拿着户口本去换了新的回来。
新的身份证就不是手写了,都是机打,个别生僻字还打不出来,有被当场要求改名字的。
因为身份证更加规范了,出门短期的可以不用介绍信了。不少京城周边的年轻人学会了旅游,于是大街上人更多了。
琉璃厂那条街就是初代的景点儿之一,有游客还溜达到胡同里来,站他家门口往里面张望,以为席家大院也是景点儿呢。
以前家家户户都有敞着大门的习惯,后来被烦的开始关门了。
云穆清见席于飞去躺着了,忙不迭的把脸上的东西拿下来,去卫生间洗干净,“知道,你的都换了?”
“单位给集体换的,”席于飞翻了个身,看着云穆清钻进被窝,伸手自然的搭在对方腰上,“明天我休息……”
云穆清眼睛一亮,“明天我也休息。”说完,反手就关了灯。
两个第二天都休息的人一觉睡到十点多,不过云穆清起来之后吃了饭就去工地了。
过俩月就是京城这边举办第一次亚运会的时候,他那个工地距离会场比较近,上面要求最近要抓紧。
家里仍旧静悄悄的,虽然是个假期,不过席家产业不少,放假了也都去帮忙。
上岁数的老人要么出去遛弯,要么就去前面的中介所了。
那里现在简直就是个中老年八卦消息集中站,每天都坐着不少老头老太太。
虽然闹腾了点儿,但也有好处。方圆不说百里,但十里房源基本都集中过来了。
八零年九零年都是出国热,这时候的欧美被知了们夸的天上有地上无,就连月亮都比国内圆,而且满地都是钱,随随便便就能成为大款。
吸引的不少国内人出国,就是那种卖地卖房子也要出国的。
席家因此收了不少房子,转手又往外租,每个月都有不少进账。
以前人们都觉得租房子比买房子划算,因为房子都是单位的,根据房子大小一个月租金一块到五块不等。而买一间房子至少两百块,够租好多年了。
但现在租房的价格已经水涨船高,从一两块变成了一二十。以前两百块的房子更是翻身成了两千多块!
很多年轻人结婚不想跟家里人挤着住,就想买房子。但两百的时候不买,如今两千块了,就开始着急了。
楼房价格也十分夸张,一套两居室的价格已经飙升到了五六万,据说还得涨。
席于飞心说现在五六万都是便宜的,再过几年,五六万连个厕所都买不起。不过四合院的价格还不算太夸张,最便宜的一间倒座房两千块,正房一间五千块,整个院子下来也就是几万块,虽然比八零年翻了将近十倍,但仍旧属于便宜房子。
不过现在大家都流行什么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楼房比平房受欢迎多了。
等亚运会结束,国家引进大批外商,房价就开始坐火箭了。尤其是二环内的平房四合院,因为拆了好多,留下来的院子价格直接奔上千万。
曾经有个笑话,说一对夫妻在四合院价格长到几百万的时候把房子卖了,出国赚大钱。赚了几千万回来发现,房子也跟着长到了几千万,而且有价无市,不好买了。
曾柳华也发现了房子涨价快这件事了,压根用不到儿子提醒,只要有合适的,她就买。如今手里攥的房产,比云家还要多,这就是自家的底气,有了这些房子,家里儿子闺女出门腰杆子都是硬的。
席于飞出了门,看见有人在自家门口张望。
见他出来连忙问这个院子是不是可以开放观赏的,席于飞都无语了,指了指旁边的牌子,“私家院落,禁止入内。”
“真的假的?这么大的院子,是私人的?大杂院?”那人有些不依不饶,“这不是以前的老院子吗?听说之前住过贝勒。”
席于飞不耐烦,“住过王爷如今也是私家的。”他落了锁,推了自行车走了。走出老远去回头看,那几个人还趴在他家大门上,透着门缝往里面瞅呢。
简直有病。
古玩店里人变多了,张大嘴请了不少老师傅过来当掌柜的,他自己就在后院,跟一些老人们侃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