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A型主动脉夹层(2/2)

切口两侧的皮肤微微向两边翻开,露出下面更黄白的皮下组织和即將显现的胸骨轮廓。

整个过程乾净利落,一刀到位!

他站的位置、手臂挥舞的轨跡、身体发力的协调性,都显示著他扎实的基本功和对人体结构的瞭然於胸。

就这起手第一刀,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站在一旁一直紧盯著看的斯坦普教授,那被护目镜和口罩遮得严严实实的脸上,看不出表情的变化。

但他那双犀利的眼睛,瞳孔似乎微微缩了一下,当看到那手术刀切入皮肤、划开的那条切口时,老教授那双阅人无数的眼晴深处,瞬间闪过瞭然的光芒!

那切口的位置一一完美地卡在人体最正中的那条线(胸骨正中线),不偏不倚!

那切口的深度一一恰到好处地切开皮肤和筋膜,直指胸骨,但没有多余力量损伤深层结构!

那切口的长度一一不多不少,约25厘米,正是进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最经典、最標准的切口长度!

最重要的是那份感觉!

陈远航握刀的姿態、手臂带动刀具时那种稳定的弧度、力量的精准传递、动作的节奏感这些都透著一股子极其嫻熟、极其自信的气息。

这绝对不是靠几次模擬训练能硬堆出来的架子,这绝对是建立在无数次练习和对人体真正理解基础上的一种本能般的精確度!

陈远航甚至还没来得及放下手术刀,斯坦普教授心里那桿秤,瞬间就给出了结果:这小子!是真有东西的!是真有实力在身上的!那切口就是一张无声却最有力的名片!

没有鲜血涌出,甚至都不用电刀烧灼。

陈远航开始往下进行。

要想知道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之所以是“金字塔顶尖”的高难度手术,就必须了解什么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是连接心臟与人体体循环中各个重要器官的血液输送通道,以膈肌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它是我们身体里最粗的一条动脉血管,心臟跳动泵出的血液,由它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

正常主动脉壁主要由三层结构组成,即內膜、中膜和外膜。

主动脉时刻承受著血液流动带来的巨大压力,当血管壁內皮层因老化或疾病发生破损,在血压的衝击下,血液会由內膜破口进入血管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並沿主动脉长轴方向逐渐延伸剥离血管的中膜,形成夹层。

这种剥离过程极为凶险一一每小时死亡率增加1%,50%患者一周內死亡。

临床案例显示,一位58岁男性患者从胸痛发作到心包填塞死亡仅需42分钟。

主动脉夹层分为两种,一种是a型,一种是b型a型累及升主动脉,病变部位从升主动脉(靠近心臟)开始,夹层可能影响心臟供血或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包填塞等严重併发症,死亡率极高,需要紧急手术。

b型位於降主动脉,很少直接威胁心臟功能,通常可以药物或介入治疗。a型夹层手术需达成三个核心目標:切除近端破口防止继续撕裂,重建主动脉管道恢復血流,预防致命併发症(如脑卒中、脊髓缺血)。这要求外科医生在深低温停循环条件下,在4-6小时內完成血管置换、冠脉重建和神经保护等高难度操作一一每一步都如同在钢索上行走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就是把病变的主动脉血管切除,换成人工血管。

换血管的过程就是大名鼎鼎的“象鼻手术”。

1980年代初期,这种手术应该在国外才刚刚开展。

象鼻手术要分为两期,一期手术中,在替换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同时,將一段人工血管远端游离於降主动脉真腔內,形似“象鼻”。

二期修復降主动脉或胸腹主动脉时,可直接將人工血管与一期植入的“象鼻”吻合。

打个比方,主动脉是贯穿全城的主供水管道,而夹层就是管道內壁破裂、水流衝进夹层形成“假管道”,隨时可能爆管淹没全城。

“象鼻手术”就是工程师们分两期抢修管道的方案:

第一期工程:工程师先切开市中心路段(开胸),把破损最严重的上游管道(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换成新钢管;同时,把一截新管道的末端像象鼻一样垂进下游旧管道里,悬空固定在真腔(正常水流通道)中,临时撑住裂口。

目的是先止住喷涌,同时为二期工程预留“对接头”(象鼻)。

此时下游管道(降主动脉)仍是旧的,水流可能在“象鼻”周围继续冲刷裂口,存在二次爆管风险,所以,工人必须需儘快开展二期施工(通常间隔数周至数月)。

第二期工程:工程师从城市边缘开凿(左侧开胸),找到一期预留的“象鼻头”,直接把新管道焊接到象鼻头上,替换剩余破损管道,实现全线贯通。

这种术式一直持续到了21世纪前几年。

为什么非得分两期?

主要是技术局限的无奈,就像当年缺乏长臂挖掘机,医生无法一次性修完从心臟到腹部的超长管道(30cm以上)。

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过长会冻坏“维修工人”(脑细胞)。

当然,“象鼻手术”也有著致命的缺陷:悬空的人工血管像软塌的水管,可能被水流冲歪(打折)、积攒水垢(血栓),甚至捅破旧管壁(主动脉破裂)。

时间推进到21世纪,隨著手术器械和材料科学有了新的发展,我国的一位教授,孙立中先生,

针对“象鼻手术”的这个致命弱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良。

他的核心思路是给这段容易“软塌塌”的人工血管提供一个坚强的內部支撑。

具体怎么做的呢?

就是在製造人工血管的时候,把一种坚硬的金属支架预先置入人工血管的內部结构里面。

这个金属支架就像在软水管里面插入了一根坚硬的骨头,或者像在帐篷的布面下支起了坚固的金属支架。

这样一来,整个血管管腔就被支架有力地支撑起来了。

它在汹涌的血流衝击下能够稳稳地保持住原来的形状和位置,不容易再发生打折、扭转变形的问题了。

同时,內壁支撑固定后也更光滑,不易形成血栓。

最关键的是,有支架牢牢撑住,整个血管体变得刚强稳固,不会再有那种不受控的晃动和衝击,自然也就极大地避免了它像硬棒一样捅破旁边脆弱血管壁的可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