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举与功名(1/2)

入夜。

贾琛烧火做饭,解决了今日温饱之后,便是入了里屋,点起昏黄油灯,於桌前细细看起了书,看的书倒也十分常见,乃是当今世面上最为普通的,由宋代大儒朱熹整理並注释的《四书章句集注》,这也是从宋代至今,科举考试中最为经典,重要的科举教材,为歷朝歷代所推崇。

做为接受过新时代教育的新青年,贾琛对於书中朱熹所推崇至极的那一套“存天理,灭人慾”,“三纲五常”等儒学理论自然是嗤之以鼻,他看这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单纯为了考试。

经过这些日子以来的见识与探究,贾琛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目前自己所处的现状,这虽是一个从未在歷史上出现过的朝代,但是其中的封建制度却称得上一脉相承,皇权为尊,推崇儒学,三纲五常,科举考试……这是一个社会制度与前世明清极为相似,名曰“大乾”的封建朝代。

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是这个时代所有读书人共同的精神追求,而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与没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社会地位也是天差地別。

没有功名在身,那便是普通人,依旧要向朝廷缴纳赋税,平摊劳役,受到底层官吏敲骨吸髓的盘剥欺压,一不小心再碰上个人祸天灾,就要落得个卖身为奴,又或是成为他人佃农的下场,可谓是悲惨至极。

但若是有功名在身,那情况便完全不同了,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却也拥有眾多特权,包括但不限於免除徭役,见官不跪等等,而这些都还只是明面上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个人社会地位的隱形提升,一旦中举,那便是真真切切的迈入了“乡绅”一级,便是当地的地主,县官,也需得对你以礼相待。

由此,也可见得功名的重要性。

至於贾琛自己,也已是打定主意,要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考取一个功名,不说什么为官做宰,却也是为了给自己身上加上一道护身符,免除未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能过得快活自在一些。

不过如今科举考试的难度,比之前世的高考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便是前身过去那些读书记忆也是逐渐想起了些,加之贾琛自认学习能力不俗,却也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还是需得好好用心一番才是。

於是时间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中,缓缓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当桌上昏黄油灯在料峭冷风中微微摇曳,继而发出一声轻微的爆裂声后,贾琛的注意力这才稍稍从手中书籍移开了些,抬眼一瞧,一旁的窗前已是洒满了冷月清光,显得寂静而幽清,漆黑的院落中除却些许叫嚷不停的聒噪小虫,也再无其它声息。

夜已是深了。

贾琛见状,想了一想后,便是將手中书本轻轻放下,提著油灯起身去到床前,稍稍收拾一番后,便是吹灭油灯,休息了起来。

次日。

天光微亮,贾琛便是早早起了身,从外间水缸打了盆水梳洗起来,半柱香后,收拾妥当的贾琛便是出了院门,朝外坊外而去。

经过一夜的春寒峭冻,昨日在春雨中还显得泥泞不堪的土路已是冻得硬了些,走起来倒是比之前两日好走了不少,对於贾琛本人来说,这倒算得上是方便了些,不必费什么力气,也不会让身上的衣裳被泥水沾染到……

倒也不是他生得娇气,走不得泥间土路什么的,只是今日他要去的地方,实在是需得有几分体面在身上,不然就显得有些不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