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小小夫子,亭亭玉立(1/2)
第173章 小小夫子,亭亭玉立
贾琛此问,本质也是在问若”理”与“义”相悖,那人又该选择哪一个,放弃哪一个?
这般问题,其实也是见仁见智。
若是让孔孟等几位圣人来应,那定然是“义之所向,吾所及也”,而若让董仲舒,朱熹这般儒人来应,虽也必须提仁义道德几个字,但”事理”二字,却也是万万不能落下的若让陆九渊,王阳明来答,则定要言“心既理,致良知”几个字,问过“心”后,自然便会有了答案。
当然,以上提到的这些人,都是大名鼎鼎的儒家先贤,早就已有了属於自己的理论与认知,这般问题对於他们来说,其实压根不算什么问题。
但对於如今只停留在“知其言,明其理,但尚且不通其义”的小小贾兰来说,这般问题就不免难了些。
所以贾兰站在原地,冥思苦想,支支吾吾半天,却仍是答不上来,一时间也是急得额头之上的细汗都出来了。
贾琛见了,也是哑然一笑,隨即就是对其轻笑道一句:“这般问题倒也不必现在就答,你且回去再多想想,下次我再来这府上时,你再来寻我,说说你自己的想法便是。”
听到这话,贾兰虽因为自己一时没能答上来,而不免有些感到气,但却也算稍鬆了口气,稍一顿后,就是也对著贾琛拱手应了一声“是”。
另一边。
贾政看著眼前之景,也早已是又惊又喜,连连笑著抚须轻点头,看上去也是极为高兴与满意。
毕竟对於他这般儒人来说,这种长幼之间,带有教导性质的“问对”,本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政治正確,无异於一罐蜜一般,让人感到愉悦,沉醉。
另一方面,贾兰虽是没有答上贾琛最后的问题,但前面的应答,却也算是给了贾政一番不小的惊喜。
举止得体,逻辑也算通顺,最为关键的是,才这般大的孩子,且不论话中的缺漏,光是能在贾琛这般国朝举人的面前,毫不怯场的说出自己的话来,其实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而看著似有些气绥的贾兰,贾政此时也是开口安慰道:“今日虽没有答上来你叔伯之问,却也不要紧,只待回去好好想过一番后,来日再应便是,如若是仓促应了个答案,反而不美..
贾兰闻言,自然又是恭敬应下。
这时,贾政也看向一旁贾琛,笑著抚须轻点了点头。
“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今日眼前这一番问对下来,我也算是亲眼见到了。”
过往这贾府中,哪里又有这般“长幼问对”场面发生过?都是些许鸡鸣狗盗,吵吵闹闹,让人烦心之事,如今见到这般场面,对於本就“颇受摧残”的贾政来说,无异於也是接受了一场堪称净化心灵的洗礼与治疗。
正確,而文让人感到十分的愉悦!
这时,贾琛闻言,看了看一旁的贾兰后,便轻摇头笑应道一句:“若要我说这府上今后谁人能够出人头地,光耀门庭的话,恐怕也就是兰哥儿了。”
先前一番问对下来,也是能看出贾兰平日里,是下过不少苦功夫的,毕竟这府上其它如他这般年龄的孩子,如今都还是“疯玩,疯闹”的状態,便是年龄再大一些的贾环,贾棕等人,如今也都是游手好閒,不知所以。
而在原著之中,贾府败落后,贾兰依旧奋发上进,勤勉努力,最后终於得中举人,也算是维繫了家族的復兴。
另一边。
听到贾琛之话后,贾政心中一时之间不免也是又惊又喜。
惊讶的是贾琛对於贾兰,竟是有这般高的评价,毕竟纵是对於宝玉,贾琛也只简单夸了一句“聪明”,就算了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