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官海浮沉,白纸黑字(1/2)

第262章 官海浮沉,白纸黑字

很快,便是半月过去了。

还有十余天,便將是本次殿试举行的日子,而之前便已提过,殿试一考按照惯例,並不存在“淘汰”一说,只会依照诸贡士的表现,排出名次,再授予相应的职位。

例如殿试前三名,也就是所谓的状元,榜眼,以及探三人,一般都会直接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或编修之职,成为人人羡煞,养望清贵的翰林学士。

与之相对的二,三甲的进士们,则还需参加一次“馆选”,馆选考完后,成绩优异者便会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至於其余人,则就被授予科道,六部,又或是地方上的其它官职。

需要注意的是,翰林院庶吉士並不代表著就成了翰林学士,而是要在翰林院中修习三年后,再参与所谓“散馆”一考,其中极少部分杰出者,才会如先前一甲的状元,榜眼,探一般,被授予翰林院內正经的官职,到了这一步,才能是被称为翰林学士。

所以由此观之,也可见如果不是殿试前三名次,那想要进入翰林院,就还要经过几次激烈异常的竞爭,而这其中一旦出了什么差错的话,那翰林“储相”之梦,就也算是彻底断了。

毕竟“非翰林不入阁”的说法,自前明起,就已是朝野之中的普遍共识,就是皇帝任命阁臣之时,都需谨慎考虑这一点,不然若真硬抬上来个从来没进过翰林院的阁臣,只怕也是要在朝中引起好一番非议与爭论的。

贾琛府上。

殿试虽是极为重要,可届时毕竟也只会由皇帝亲自出一道策论时务,答过便算作罢,真要说特意准备什么,倒也谈不太上。毕竟“天威”难测,各个皇帝的性格喜好也皆不相同,过往出的那些五八门,侧重差异极大的殿试题,实在也是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所以贾琛这些日子却没有再如过往那般,只整日待在府上读书,反而是接连出了几次门。先去亲自拜访同样中了贡士,彼此颇有交情的林子默,隨后又是与林子默一道,去拜访了杜承允。

没错,作为上次乡试的亚元,同时也是“云社”社长的杜承允,此番会试自然也不出意外的同中了贡士,说起来既让人惊讶,却又不惊讶。

不惊讶的以杜承允在先前乡试之中的表现,其人此番能中贡士,实在也不是什么出人意料之事,但惊讶的是,隨著杜承允也同中贡士后,贾琛,林子默几人当初所组的“云诗社”中,一时竟也同时有了三位责士,待而待殿试结束之后,就也会变成三位进士了。

一个诗社之中出三个进士,此番消息若是传了出去,只怕也是要成为某些人口中津津乐道的“

美谈”的。

不过对於贾琛,林子默,以及此间年纪最长的杜承允来说,此番三人能够同中进士固然可喜,

可也唯有如今真正中了贡士之后,才会不由感到“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感慨—

中了贡土,乃至进士,对於现在的三人来说,不过只一起点罢了,就如稚儿学步,踏好了第一步后,固然值得心中高兴一阵,可待喜悦过后,还是要静下心来,耐心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