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京城近况(2/2)
没想到人是招到了,別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念及此朱明闭上眼睛,沉思了盏茶的功夫,隨后他睁开了眼,快速的说道:
“传旨英国公、王家彦、巩永固,营房不足,徵用空置官衙、寺庙、仓库。”
“被服不足,將抄没奸商所得布匹,优先赶製,口粮从李若璉抄没的粮食中拨付。”
“朕要让那些將士们知道,跟著朕,冻不著,饿不著,亏欠他们的,朕会用建虏和闯贼的血来加倍偿还。”
“至於甲冑…”他眼中寒光一闪,“让工部的人给朕想办法,甲、皮甲,哪怕厚实点的號衣先顶上。”
“燧发枪和精甲是精锐的命根子,优先供给净军和天卫营,至於新兵先供上服。”
“老奴明白!”王承恩肃然应诺。
“还有一事,鼠疫如何了?”朱明想起刑场那人挤人的场面,当时没觉得什么。
现在想来,简直是瘟疫传播的温床。
听闻此言,王承恩脸上露出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
“托皇爷洪福,刑场那日太过混乱,人员摩肩接踵,確实又有一些兵士和百姓染病。”
“但奇的是此次染病者,病势远不如去岁秋冬那般酷烈,发热、肿块依旧,但神志昏沉、呕血便血而亡者大大减少。”
“结果呢?”朱明追问,心提到了嗓子眼。
“天佑大明。”王承恩声音带著激动。
“虽仍有数十兵卒出现高热、淋巴肿大的鼠疫之症,但较之去岁动輒十室九空的惨状,已是天壤之別。”
“太医说此疫毒性似乎確比去岁温和,加之隔离、沸煮、达原饮三管齐下,染病者大多只是高热数日,淋巴肿痛,却少有咳血暴毙之象。”
“两日来,癘人坊中仅…仅亡故八人,余者皆在好转。”
八人,朱明心中一块巨石轰然落地。
他猛地想起史书上那个模糊的记载崇禎十六年末至十七年初,肆虐北直隶的鼠疫奇蹟般地快速消退。
据史推测,可能是因为人口锐减、天气寒冷、病毒变异…多种因素叠加。
达原饮和强制隔离煮沸消毒,无疑在这个时间点上起到了关键的临门一脚作用。
“太医院有功,重赏,之后太医院所需药物、人手全力保障。”朱明果断下令。
“老奴遵旨。”
最后,王承恩的声音压得更低,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还有一事,李同知密报赵远明找到了。”
朱明的眼神瞬间锐利如电,虚弱的身体里仿佛注入了新的力量:“人在何处?情形如何?”
“仍在崇文门一处小院,但他深居简出。”王承恩回稟。
“李若璉已派最精干的暗哨,化装成货郎、更夫,將其住所前后左右,围得如同铁桶,日夜监视,绝无疏漏。”
此时朱明苍白的脸上,终於浮现出一抹亮色。
他在王承恩的搀扶下,缓缓坐直了身体。
肩头的伤口传来一阵刺痛,他却恍若未觉。
“更衣。”他的声音依旧虚弱,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扶朕…去窗边看看。”
王承恩大惊:“皇爷,您龙体…”
“朕死不了。”朱明打断他,眼神坚定。
王承恩不敢再劝,小心翼翼地搀扶朱明下榻,並为他披上厚实的貂裘。
天色已经大亮。
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但缝隙间透出的阳光却比前几日多了几分力度。
朱明极目望去,越过紫禁城层层叠叠的金色琉璃瓦顶。
他仿佛听到新兵的操练號子,铁匠铺昼夜不息的锤打,隔离营区飘来的药味,还有那些紧闭商铺门板后,无数双或惊恐、或算计的眼睛…
崇禎十七年的正月初二,大明的皇帝从昏迷中醒来。
炉火正红,而炉外的风雪,远未停息。
惊蛰將至,万物蠢动,杀机与生机皆在寒冰之下悄然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