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吴三桂的抉择(2/2)

功高震主,鸟尽弓藏…这是悬在所有边军將领头顶的利剑。

吴三桂的眉头锁得更紧,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冰冷的案几,发出沉闷的篤篤声。

高第和夏龙山的担忧,正是他心中难以决断的根源。

勤王?

闯贼势大,京师空虚,君父有难,身为臣子,尤其身为手握重兵的总兵,不去勤王,於忠义何在?於天下悠悠眾口何辞?

更何况父亲吴襄及闔家老小尽在京师为质,皇帝圣旨言辞严厉,几近最后通牒。

不去便是抗旨,便是坐视京师陷落,便是將吴氏满门推入万劫不復之地。

不勤王?

山海关確是国门命脉,他吴三桂能纵横辽东,关寧铁骑能威震建虏,靠的就是这天下第一雄关。

一旦精锐尽出,关防空虚,多尔袞那个梟雄岂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高第说得对,建虏若破关而入,其危害远胜闯贼,届时他吴三桂就是千古罪人。

而且皇帝在京师搞的那一套血洗真能稳住局面吗?

万一勤王不成,反被捲入那朝堂倾轧的漩涡……

吴家几代人的心血,关寧铁骑这支他赖以生存的根本会不会就此葬送?

忠?孝?家?国?自身的安危?家族的存续?军队的根基……

无数念头如同毒蛇般噬咬著他的心。

吴三桂仿佛站在万丈悬崖的边缘,无论向哪个方向迈步都可能粉身碎骨。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封家书上。

父亲吴襄的字跡苍劲而急切:“…吾儿三桂:君忧臣辱,主辱臣死,京师震动,君父蒙尘,此正忠臣效命之时也。”

“吾闔家老小皆赖皇恩,居於帝輦之下,安危繫於社稷,汝当速提劲旅,星夜兼程,入卫京师,扫荡流寇,以全忠孝。”

“若迟疑观望,致君父有失,九泉之下,吾亦无顏见吴氏列祖列宗…”

字字如血,句句锥心!

父亲这是在用闔家的性命和吴氏的忠义之名逼他做选择。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吴三桂的目光扫过圣旨末尾,那里还有一行硃笔御批的小字:

“卿若星夜来援,解京师之围,荡平流寇,朕必不负卿,裂土封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裂土封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这十二个字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照亮了吴三桂心中最深的欲望,也击碎了他最后的犹豫。

吴家世代將门浴血疆场,所求为何?

不就是封妻荫子,光耀门楣,搏一个与国同休的万世基业吗?

皇帝在如此危急关头给出如此重诺,这已不是简单的封赏,这是將他吴三桂,將关寧军绑上了朝廷战车的核心位置。

去勤王,风险巨大,但回报也足以令人疯狂。

搏贏了便是从龙之功,世代公侯,不去便是抗旨不忠,坐视君父危难,吴家满门难保,更將彻底失去皇帝的信任,甚至可能被扣上通敌的帽子。

届时没有朝廷的资源支持,恐怕这山海关也未必能守住。

“呼”吴三桂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仿佛要將胸中所有的鬱结和犹疑都吐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