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吴三桂的震惊(1/2)

在他的印象里,京营早已糜烂不堪,空额严重,兵无战心,將无斗志,纯粹是一群穿著號袄的乞丐。

可眼前这支军队,虽然看得出来大多是新兵,但那冲天的士气,那整齐的队形,那卖力的操练……

这绝非他认知中那个烂透了的京营。

放眼望去,校场上黑压压一片,怕不有五六万人。

而且这还只是在操练的,加上值守、轮休的,士卒的数量恐怕更多。

皇帝什么时候不声不响地练出了这么一支大军?

虽然装备似乎差了些,但兵员的精气神和规模已经足够骇人。

吴三桂的心中瞬间转过无数念头。

皇帝展示肌肉的意图很明显,但这確实让他不得不重新评估京城的实力和这位年轻皇帝的手段。

看来京城里的腥风血雨,並非只是简单的昏聵乱杀,背后竟真的有一番重整武备的图谋。

这一刻,吴三桂来心中那些许的骄矜和待价而沽的心思,不由得收敛了几分。

他深吸一口气,甩鐙下马,整理了一下甲冑,领著两名名亲兵,大步朝著垒土高台走去。

在台下,他被净军拦住,解下佩刀,这才被允准登台。

“臣,定西伯吴三桂奉旨覲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吴三桂在高台下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带著武人的乾脆。

朱明转过身,目光落在吴三桂身上,仔细打量了他片刻。

这位歷史上毁誉参半、引清兵入关的梟雄,此刻就跪在自己面前。

“定西伯一路辛苦,平身吧。”朱明的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

“谢陛下。”吴三桂站起身,微微垂首,姿態恭谨,但眼角的余光却在迅速扫视著高台上的皇帝和一旁的巩永固。

“关寧铁骑,现已至何处?军容士气如何?”朱明开门见山,直接问起了他最关心的力量。

“回陛下,臣麾下两万关寧儿郎已悉数抵达京郊预定营寨驻扎,营垒已初步立稳。”吴三桂朗声回答,语气中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对自己嫡系部队的自豪。

“將士们虽长途跋涉,略显疲惫,但士气高昂,隨时可为我大明效死拼杀,只是…”他话锋微微一转,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难色。

“离关仓促,粮草輜重携带不足,营中存粮仅够十日之用,箭矢损耗亦亟需补充,望陛下明察。”

这是在要粮要餉了。

朱明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粮草军械,朕已命户部、兵部加紧调拨,断不会短缺了前线將士的用度。”

“臣,谢陛下隆恩。”吴三桂再次躬身,心中稍定。

皇帝的態度似乎比他预想的要好。

就在这时,校场上一队新兵正在进行长枪突刺训练,或许是紧张,或许是力气不济,队列中一名年轻士兵的长枪突然脱手,引得周围一阵轻微骚动。

负责训练的军官立刻厉声呵斥,那名士兵嚇得脸色发白,慌忙捡起长枪。

吴三桂看在眼里,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皱。

这些小细节落在他这等老行伍眼里立刻就能判断出这支新军的成色。

还嫩得很!

朱明將他的细微反应尽收眼底,忽然开口道:“定西伯久经战阵,麾下关寧铁骑乃天下精锐,你看朕这新练的京营比之你的关寧军,如何?”

这个问题,极其刁钻,带著明显的试探和压迫。

吴三桂心中一凛,知道皇帝是考较来了。

他略一沉吟,谨慎地回答道:“陛下励精图治,整军经武,京营新军面貌焕然一新,军容严整,士气可用,假以时日,必成虎狼之师,然…”

他话锋一转,也显得极为坦诚:“恕臣直言,练兵非一蹴而就,京营將士虽精气神足,但缺乏实战歷练,临阵应变、彼此协同,非经血火淬炼不可得。”

“且观其军械似乎颇为短缺,与我关寧军相比,譬如利剑之於新发於硎,锋刃虽显,然坚韧锐利,尚需磨礪。”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拍了皇帝马屁,肯定了新军的潜力,又点出了缺乏实战和装备不足的核心问题,还隱隱抬高了自己关寧军的地位。

朱明闻言,非但不怒,反而点了点头:“定西伯不愧是知兵之人,眼光毒辣,一语中的。”

“不错新军缺练,更缺装备,尤其是缺一支能带领他们、教会他们如何打仗的骨干老兵。”

他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起来,紧紧盯住吴三桂:“朕调你入关一为驰援太原,稳固山西防线;这其二,便是要借重你麾下百战余生的老兵,以老带新,將这京营新军,给朕儘快锤炼出来。”

听闻此言,吴三桂心臟猛地一跳。

来了,皇帝果然打的是这个主意,要他分出兵员骨干去补充京营。

这可是在挖他关寧军的根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