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为谁而忠?(1/2)

第111章 为谁而忠?

“想要借李將军的死讯一用。”南宫夜的目光看著李牧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想让李牧假死?”李牧深深地看著南宫夜,老实说,南宫夜的话让他觉得有些不舒服。

但是他很快也就意识到了南宫夜这么做的目的,“先生是想用李某的死逼迫赵国向秦国俯首称臣?”

南宫夜笑著说道,“李將军这么理解也没有问题,但是將军的价值远比你自己想像的要大,將军雄踞北方,以一己之力挡住匈奴骑兵,守卫天下,当为这天下的一代军神。

大秦雄踞西方,有侵吞六国,一统天下之志,而將军显然就是大秦统一天下道路上的最大阻碍。甚至可能比当初的廉颇將军还要强上几分。”

从战绩履歷上来看,李牧甚至比廉颇还要豪华,要知道匈奴的十几万可几乎全都是骑兵,倒不是说他们的国力有多么强盛。

而是这个时代最普通的轻骑兵培养起来並没有什么成本,匈奴是马背上的民族,这个时代没有马,也没有马蹄铁,但是他们起码甚至连马鞍都不需要。

也不需要额外训练军队,各个部族的男子平时就骑马在草原上狩猎放牧,偶尔部落之间还有摩擦战事。

在需要入侵华夏的时候,只要每个人带上自己的马和弓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太多额外的成本,这其实也算是最早的一种类似於府兵制的雏形。

而华夏这边,虽然这一时期形容兵力用乘来衡量,但事实上战车在各国军队中也依旧是较少数,战时还是以协同的步兵作为主力。

並且战车的灵活性而已远不如匈奴的马弓一体腰间配以弯刀的轻骑兵。

轻骑兵在面对步兵的时候天然地占据优势,大概率打不过不说,打过了也没法进行追击,完全是被折磨著打的。

这也是为什么各国都只能是铸造长城把他们挡在外面的原因,想要歼灭他们不光成本巨大,而且很不容易。

但是李牧却是做到了歼灭匈奴十几万人,要知道这一时期並不是统一政权,不会出现什么几十万大军劫灭了蒙古一个小队,然后在战报上写大捷这种事。

这也是南宫夜之所以敬重李牧的原因,这样的人,哪怕现在在利益上对立,他也不想杀,一代名將不应该在暗杀中落幕。

南宫夜想的是有没有可能將李牧收为己用,但是他同样知道,这样的难度极高,李牧是这个时代出名的爱国將领,站在赵国的立场上,李牧足以与岳飞相较,这样的人想让他背叛自己的祖国立场太难了。

“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先生想用李某的死讯去压迫赵国,那先生不如现在就把李某杀了,否则的话李某是不会配合先生演戏的。”

李牧说的真切,双目在烛火中泛著光亮,就这么直直地看著南宫夜。

“將军不必激动,我是觉得將军这样的人,死在暗杀之中太过可惜了,但是,如果將军真的不愿在今日配合我的话,將来將军的结局多半不会好。”南宫夜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