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颗击穿物理的铁球(1/2)

2009年6月3日,中午十二点。

共和国第一架近地望远镜在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进行第一次夜间运行测试。

设备运行两个小时后,观测站警笛大作,向建鄴军区发送一则警告。

观测站发现有不明飞行物在境內高速飞行,体积很小,无法判断具体是什么东西。

望远镜不是完全体,还有部件尚未安装,所以捕捉到的景象很模糊,只能判断是一个球状飞行物。

“一个球状物体,难道是炮弹?”

“不可能,飞行物已经抵达將近一万八千米的高空,除非是洲际飞弹,否则普通炮弹怎么可能发射到那么高?”

“我们已经跟其他军区联繫过了,近期没有军事演习,也並未发射炮弹,周围的空域也没有检测到雷达信號。”

“那有可能是太空垃圾吗?”

“如果是太空垃圾落下,就算表面没有燃烧,也一定会有气流轨跡,再说,从望远镜的画面来看,这个飞行物是呈上升轨跡的。”

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议论纷纷,谁也搞清楚这个不明飞行物具体是什么东西。

將近一万八千米的高空,高度还在持续上升,除了洲际飞弹,能够抵达的飞行物寥寥无几。

可飞行物的体积很小,怎么看都不像洲际飞弹。

如果是隱形战斗机发射的炮弹,那这架战斗机从哪里起飞的?这可是国境之內,这架战斗机的燃油足够支撑这么长距离的飞行吗?

军区接到消息,立马派人赶赴现场。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近地望远镜依旧锁定著这个不明飞行物,当军区的人赶来时,现场工作人员已经做好了数据统计。

“飞行物目前已经抵达一万八千米的高空,即將抵达一万九千米,飞行速度已经达到416米每秒,超越了音速……”

赶到现场的一位国防教授接过数据统计,看著望远镜上的画面,脸色凝重。

监测影像显示,飞行物就是一个小黑点,也正是因此,无法观测到细节。

这位教授说道:

“速度超越音速,高度还在不断提升,说明它有著一定的自我推进能力,大概率是我们尚未知晓的新型飞行器。”

“能用数据逆推它的发射地点吗?”

“很难。”

教授说道:

“如果它的提升速度是恆定的,那么很容易就计算出发射地点,但既然是飞行器的话,那必然是能控制提升速度的。”

一位军区参谋说道:“已经和各军区、机构联繫过了,这不是国內发射的。”

“那就是境外发射的?”

“应该是。”

教授点点头,面色凝重:“其实从技术上就能判断出这不是国內发射的。”

“飞行物肯定是无人飞行器,它的体积实在太小了,可问题是,这么小的体积,不说飞越国境,单是飞上一万八千米公里高空……它的燃料存储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更何况,这个东西没有放射任何信號,如果不是近地望远镜测试运行,偶然间看见,我们都发现不了它,这说明它拥有特殊的隱形合金材料。”

“体积小,无人,可超音速飞行,具备隱形效果……国內目前根本没有这样的技术,甚至连美利坚都没有。”

有人惊道:“难道它体內有一个微型核聚变装置?”

“不太可能。”

教授摇摇头:

“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上是有目共睹的,或许有国家或者组织有新的突破,但远远没有达到能实现微型核聚变装置的技术……我更倾向於这是电能驱动的飞行器。”

“可现在的电池技术,能支持那么快的飞行速度?能有那么高的飞行距离?”

“所以,这个飞行物极有可能是有一个来自外部的初始推进力。”

“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射了它?”

没有人知道这个答案,就连飞行物具体是什么东西都没人能说清。

事件层层上报,军区非常重视,当即派遣出空中力量,试图弄清楚这个不明飞行物具体是什么东西。

虽说近地望远镜一直锁定著目標,可飞行物的飞行高度快要攀升至两万米了。

当前,能够抵达这个高度的也只有正在研发中的四代半战斗机。

可这个型號的战斗机还没有进行飞行测试,无法確定能否使用。

而当前空军的主力第四代战斗机,实用升限仅有十九公里,又不能抵达不明飞行物的高度。

“四代半已经暗中完成了飞行测试,未进行实战测试,就把这一次当做实战测试。”

很快,军区做出了决定,一架尚未正式公布的四代半超音速战机从建鄴军区飞出。

同时有配套的机组伴飞、辅助。

“目標速度约为438米每秒,六分钟左右就能够追上。”

“跟上目標,儘可能拍摄到影像,然后把影像传回来。”

不多时,战斗机將高度提升到极限,来到飞行物的斜后方,与其高度差距不到一公里。

距离拉近以后,通过摄像系统,飞行员总算看清了不明飞行物的影像。

飞行员仔细观察以后,张大了嘴巴,完全呆住,直到得到地面的提醒,这才反应过来。

“確定目標了吗?”

“確认了,是……一颗铁球……”

“什么?一颗铁球?!”

“对,应该是水泥厂球磨机用的铁球!直径10厘米左右。”

所谓的不明飞行物,居然只是一颗普通的铁球!

之所以能够认出来是球磨机用的铁球,完全是因为这颗铁球在飞行的时候旋转得很慢。

也正是因此,可以通过影像清晰看见铁球上被挤压的水泥斑点。

观测站这边也很快得到了消息,听闻此言,所有人都彻底傻眼了。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极具科技含量的微型飞行器,可实际结果却只是一颗普通的铁球。

一颗铁球怎么可能飞得那么高?速度那么快?

两万米的高空,以超音速飞行……

“一颗铁球为什么能以音速飞行?並且速度越来越快,高度越来越高!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它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国防教授看著望远镜,只觉得无比荒谬。

这颗铁球是怎么飞的?

它持续提升的动力来自於哪里?

这诡异的一幕,彻底让观测站所有人陷入了死寂。

军区那边同样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但很快做出了反应。

“战斗机上携带了捕鸟器吧?能否尝试將这颗铁球捕获?”

“目標飞行轨跡很直接,但速度太快,只能进行尝试。”

因为还没有正式公布,所以四代半战斗还没有正式搭载武器装备,只携带了机炮和一些捕鸟器。

不过,面对这颗诡异的铁球,捕鸟器恰好能够发挥作用。

战斗机与铁球开始平行飞行,锁定之后,立马发射捕鸟器。

捕获对於飞行员而言根本不是难题,可铁球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超音速飞行下產生的激波瞬间將捕鸟器衝击开,偏离了方向。

好在飞行员及时进行调整,通过经验进行预估和计算,接连两次尝试,成功捕获到了铁球。

“逐步减速,如果有危险,立马切断捕捉网!”

“明白。”

战斗机逐步进行减速,没有出现任何意外,那颗铁球隨之减速下来。

“这只是一颗普通的铁球?可它是怎么飞到那个高度,拥有那个速度的?”教授看著望远镜,非常疑惑。

战斗机已经开始返航了,他也跟隨军区的人一同去迎接。

当然,他也没有閒著,半路上利用已有数据进行著计算。

“如果有自我推进力,那么捕捉时,必然会因为力的不同而出现不同表现,可刚刚根本没有產生类似情况,那这铁球表现出的自我推进力从哪里来的?”

“没有任何干扰的话,那么可以计算出,铁球的发射地点是在国內,初始发射高度是海拔四百米左右,然而初始发射速度高达一百六十米每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