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研究录像(2/2)

林远反覆观看著这些进攻大师的经典瞬间,暂停、回放、慢动作分析,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著观察心得。

乔丹:突破结合空中作业,核心力量顶级,对抗后稳定性极强,强投能力歷史顶级。

后仰跳投弧度高,滯空时间长,出手点高且难以封盖。关键是身体控制、核心力量、空中调整能力及无与伦比的自信。

科比:后仰跳投技术登峰造极,脚步运用精妙,空中姿態调整能力超强,高难度出手稳定性惊人。

关键:脚步技术、进攻技巧炉火纯青。

诺维茨基:“金鸡独立”独步天下,利用身高臂展和独特的脚步创造巨大投篮空间,出手点高且后仰幅度大,稳定性与效率完美结合。

关键:独特脚步创造空间、利用身高臂展、高弧度后仰、简化高效。

麦迪:*干拔跳投无视环境,身高臂展结合丝滑手感,出手速度快,弧度低。

关键:身高臂展天赋、丝滑投篮手感、极快的第一步。

林远审视著自己,身高2.06米,臂展优秀,拥有顶级的运动能力、速度和爆发力,强大的核心力量,但还能继续提高。

他的控球技术扎实,视野开阔。

最大的短板在於进攻技巧比较单一,亟需提高人球结合能力,丰富进攻技巧。

“后仰跳投!”

这是最契合他目前条件,最具潜力的方向。

他拥有足够的身高臂展,顶级的弹跳和滯空,强大的核心力量。

如果能將后仰跳投打磨到极致,结合他突破的威胁,將形成巨大的杀伤力!

突破可以撕扯防线,吸引包夹。

而一旦防守者忌惮他的突破而稍退半步,他就能拔起后仰,利用身高臂展完成无视防守的投篮。

“但我的后仰…”林远调出了自己比赛和训练中后仰跳投的录像片段。问题很明显:

脚步不够扎实:起跳前的脚步调整有时仓促,重心不稳,影响了起跳高度和空中姿態。

后仰幅度与发力结合不佳:有时为了追求幅度导致发力不充分,球短。

有时发力过猛,动作变形,弧度平直容易被干扰。

空中姿態控制不足:在对抗或高速运动后,空中身体容易失去平衡,影响出手稳定性和准確性。

方向已定,剩下的就是千锤百炼!

想到这里,林远直奔训练馆。

他想像著防守者的存在。

一个简单的三威胁姿势,重心压低,右脚试探步刺出!同时肩膀做出逼真的投篮假动作。

如果防守者重心被诱骗,左脚为轴向左后方撤步。动作乾净利落,瞬间拉开一米多的空间。

“不够快!重心转移要更快更流畅!”

他反覆练习著各种创造投篮空间的脚步组合:刺探步接后撤步、交叉步接后转身、背身靠打后的快速转身…

“砰!”打铁。

“唰!”空心入网。

“砰!”弧度太平,砸后沿。

“唰!”完美的空心。

单调的重复,枯燥的锤炼。

他能感觉到每一次调整带来的细微进步。

脚步更稳了,后仰时核心的支撑感更强了,空中姿態更稳定了,手腕发力更集中了。

最重要的是,那种“无论谁来防,我都能投进”的自信,正在悄然滋生、壮大。

后仰跳投,只是开始。

“路还很长”。

达拉斯的绝杀只是起点,媒体的讚誉只是过眼云烟。

真正的强者之路,是在无人喝彩的凌晨训练馆里,用汗水一滴一滴浇灌出来的。

他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绝招”。

而是一个足以让所有对手闻风丧胆,让麦迪逊广场园彻底沸腾的进攻武器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