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乞除宗籍(1/2)

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底。

刘封救得前將军关羽父子与都督赵累还上庸。

关羽、赵累俱乃上书请罪,言己罪责。

兵败麦城后,二爷想明白了了很多事情,主动將所有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甚至还为那些降將开脱。

刘封紧隨其后,亦上书请罪。

言自己罪责,未能及时出兵,导致荆州陷落、北伐失败。又言愧为刘氏子孙,望汉中王除其宗籍,恢復寇姓,欲戴罪立功为刘氏世守上庸。

这件事他也是思虑良久。

刘封之死,其他都是诱因。

主因是刘禪。

趁此机会上书削去宗籍,脱离刘氏,方有自保的可能。

为寻求助力,刘封还写信给诸葛亮,言自己忠於刘氏,忠於大汉,生平愿以卫霍为榜样,为刘氏开疆拓土。

希望能够说服诸葛亮,必死之局或有转机。

三日后,书信到达成都。

刘备又喜又愁,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喜的是,人活著回来了,一切都好说。

地盘没了,以后再打回来就是了。

兄弟没了,如折一股。

愁的是,二弟丟了荆州,导致己方元气大伤,若不严惩,如何服眾?

至少得让那些家眷失陷在荆州的文武消消火。

虽说吴军拿下荆州秋毫无犯。

但家小都落入敌手,眾將如何心安?

“主公可是为难?”

诸葛亮冷眼旁观,已经猜出了刘备的心思。

荆州之失,关羽自然是责无旁贷,但刘备也有一定的责任。

潘濬、傅士仁、糜芳皆是刘备亲命重臣。

也正是他们的投降直接断送了北伐大业,导致荆州失陷,关羽大军无家可归。

严格来说,荆州之失,刘关二人过错各占一半。

“孤知道瞒不住军师。”

刘备苦笑了一声。

关羽伤重,能不能活下来还是未知数,实不忍心重罚。

若轻罚,又无法向满朝文武交代。

潜意识里,刘备也不忍心责罚关羽。

“可削去前將军荆州督的职务,暂於上庸养病。待病癒后召回成都,拜一閒职。”

诸葛亮提出了一个建议。

荆州系文臣武將家眷皆在江陵,关羽丟了江陵,把这些人得罪死了。

关羽作为荆州军事最高长官,失去荆州罪责重大,必须要严惩。

不惩不足平眾怒。

关羽若死,一切皆休。

若是关羽能活下来,那就回成都当个閒差养老。

重用是绝不可能重用的。

这辈子老老实实当个閒职终老吧。

如此也算给荆州系一个交代。

只好如此了!

刘备也点了点头。

关羽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接下来让他为难的是刘封。

平心而论,刘封这次表现的非常优秀,杀孟达消灭隱患,出兵救了关羽,沿路斩杀潘璋、马忠、谢旌,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备本应重赏。

但刘封却上书请罪,言明愿意削去宗籍,改为寇氏,替刘家永镇上庸。

表面看来,削去刘封宗籍,可保刘禪正统地位,刘备放心,刘封也安心。

一举两得!

但刘备察觉到刘封已对成都起了戒心。

“有功赏,有罪罚。刘封之前不出兵,耽误了襄樊战机,理应重罚。但其事后杀孟达,消除祸乱,救关將军於水火皆是大功。主公可削去其宗籍,拜镇南將军,厚赐,命其去南中任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