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战术討论!下一站,休斯敦(1/2)
第94章 战术討论!下一站,休斯敦
新秀赛季末节狂砍20分。
亲手復仇老东家。
打脸名人堂教头拉里·布朗。
超远三分提前转身庆祝这其中任何一件事,都足以撑起一篇体育版的头条报导。
而当这四个“爆点”同时发生在一名单单18岁的新秀身上时,整个北美体育界,毫无疑问又迎来了一场剧烈的地震。
《体育画报》將王溯投出那记超远三分后,背对篮筐,提前比出三分手势的背影照,作为了最新一期的封面。
標题言简意咳,却霸气外露:《theking'sarrival》(王之降临)。
espn的官网头版,同样是这张照片,但他们选取了正面角度,王溯那张年轻而自信的脸上,带著脾睨天下的霸气。
nba官方更是直接將这张照片置顶,並配上了一句极具煽动性的文字:
“有人负责投篮,有人负责创造歷史。而他,两者兼顾。”
讚誉如潮水般涌来,但也有理性的媒体开始深入探討,王溯那种近乎无解的打法,究竟能走多远。
巴克利就在节目中断言,这种依赖无球跑位的射手打法,在这个时代很难成为主流,他希望王溯还是专注於提升內线对位的技术。
“防守者可以用手或前臂持续接触进攻球员,这对於依赖节奏和空间跑位的无球射手而言,是致命的限制。”
“看看国王队,拥有佩贾、毕比-射手够多了吧?他们打出了华丽的普林斯顿体系,但他们摸到过总决赛地板吗?”
“这是一个崇尚肌肉、对抗与低位单打的时代。铁血防守和內线肉搏,才是通往总冠军的唯一密码。希望王能明白这点。”
诸如这些论调,也正是步行者教练组正在头疼的问题。
昨晚王溯的表现太过惊艷,教练组今天立刻尝试將无球战术融入体系,结果却一败涂地。
这个战术,仿佛是为王溯自己量身定做。
换上任何人,即便是雷吉·米勒这位歷史级的无球大师,都跑得无比彆扭,效率大打折扣。
更诡异的是,即便执行者是王溯,一旦这个战术连续使用超过一节的时间,他就会明显被球队的进攻体系排斥在外。
教练组一头雾水,王溯对此却是心知肚明。
简单来说,就是现在的nba,缺少“小球打法”和无球跑动生长的土壤。
这是一个以內线为轴,以防守反击和中距离为主要得分手段的时代。
根据联盟官方数据透露,本赛季nba的得分占比为:
低位背打28.1%、中距离跳投31.6%,而三分球,仅仅占据16.5%。
这还是平均值,像马刺和活塞这种防守强队,场均三分出手甚至只有12次不到。
与后世动輒二三十次的疯狂出手,有著天渊之別。
王溯知道,真正的变革,要等到下一年联盟彻底废除“hand-check”规则,才算让快节奏的打法有了萌芽的土壤。
那支引领风潮的“跑轰太阳”,也正是在04-05赛季,才迎来了属於他们的曙光。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除此之外,空间型球员,拥有策应能力的大个子,以及纯粹三分手的稀缺,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数据统计,本赛季全联盟场均三分出手大於4次的球员,仅仅只有9人。
即便是像汉密尔顿这样的顶级无球手,他的打法也更偏向於“中距离刺客”。
他场均15次出手中,有14次是中投,三分命中率更是只有26.5%。
另外,更核心的一点,这是一个慢节奏的时代,场均回合数不到90次。
无球跑动固然能创造更好的出手机会,但在总出手数几乎不变的情况下,你的出手增加了,就意味著別人的出手必然减少。
试问,有哪个球队的老大,愿意牺牲自己的球权和数据,去成全一个无球跑位的角色球员?
就算是雷吉·米勒,这位公认的无球战术三分大师,其生涯场均出手也不过12.6次。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王溯长时间执行无球跑动后,就会与球队的进攻体系脱节。
阿泰斯特和小奥尼尔,作为球队雷打不动的前两號核心,他们必须保证自己的出手权。
而当他们减少传球,开始个人强攻时,王溯的所有跑动就会失去意义,其收益甚至还不如他持球硬解来得高效。
“王,能聊聊你的看法吗?”
卡莱尔揉著发胀的太阳穴,最终还是选择询问王溯这个当事人。
他对王溯的战术素养印象深刻,他有种直觉,答案就在这个年轻人身上。
王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一个篮球,看向自己的队友们。
“教练,我们的战术,就像是戴著跳舞。”
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联盟的规则是第一重,它鼓励对抗,限制跑位。”
“而我们球员的习惯,是第二重。”
王溯的自光扫过小奥尼尔和阿泰斯特。
“他们习惯了把球凿进內线,习惯了在中距离解决战斗。”
“你让我去跑,但他们拿到球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永远不是寻找已经跑出空位的我。”
“之前我们討论过,跑动需要空间,但我们场上大部分时间,只有一个纯射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