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最初的工业基础(1/2)

霍成是船舶专家,很多船型和设计方案都在脑子里,直接拿出来就能用。

然而蒸汽机这东西他只知道原理,没有亲自动手设计过。

何况现在条件简陋,几乎每个零件都必须做“適配性”设计,要保证现有条件能够生產出来。

这样一来,设计的进度自然要慢不少,不可能像之前的双体翼帆船一样,一天就基本把设计方案搞定了。

所以,霍成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作为一种“烧开水”的机器,蒸汽机主要有几个部分,第一是锅炉系统,第二是气缸和活塞系统,第三是传动系统,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阀门等组件。

霍成准备先从锅炉入手,这也是“烧开水”最主要的构件。

经过一番简单的测算后,霍成把锅炉设计成了一个直径1.5米、长2米的圆筒,壁厚5厘米,上面装水,下面则是燃烧室,用来加入煤炭等燃料。

至於锅炉的材料,选择铸铁就好,也就是生铁,黑鯊岛上原有的铁匠铺就能铸造。

另外为了提升传热效率,霍成还在锅炉內部增设了导火管,增加受热面积。

这种铁管最好使用熟铁製造,这就需要新来的工匠们发挥水平了,同时也需要新的炼铁炉和设备。

除此,锅炉底部还设计了可拆卸炉排,方便清灰,还有熟铁製成的炉门和密封构件等。

搞定了锅炉,霍成开始继续画气缸和活塞的设计图。

这是蒸汽机的另一组核心构件,也是动力输出最关键的部分。

气缸的材料可以和锅炉一样,也用铸铁,但內壁需要打磨得非常光滑才行。

这里问题就有点复杂了,霍成不禁皱起了眉头。

气缸的打磨精度要求很高,全靠人力手工去磨恐怕不行,不仅累,效率也低,最后的成品更是会跟工匠的手艺直接掛鉤,小作坊还成,但不適合大规模量產。

所以,最好能有一些简单的工具机,帮助加工。

有了工具机,確定好数据和操作步骤,新手工人也能很快熟练掌握,並且加工出的成品品质也可控。

但是凭藉现在岛上的条件,想造出工具机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於是,霍成陷入了沉思。

以黑鯊岛现有的条件,几百年后的现代工具机肯定是想都不用想,但一些简单机械结构组装成的简易工具机,倒还真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霍成把气缸设计图放到了一边,开始著手设计一款由木头、麻绳和磨刀用的粗砂石组合而成的简易“鏜床”。

根据霍成的设想,这台“鏜床”是一个类似水车一样的结构,下面有踏板和木轮,由麻绳和木块组成的“传送带”通过木製齿轮组传送动力,“鏜刀”用磨刀的砂石製作。

使用时,一个人在旁边像蹬自行车一样蹬这台“鏜床”,转子上的砂石“鏜刀”就会快速转动,另一边的人把气缸內壁放在鏜床上磨就可以了。

同样的原理,还可以製造车床和铣床,用於加工不同的零件。

设计图画到这里,霍成不免兴奋起来。

因为这些简易的木製和石制工具机一旦造出来,那就不只是可以製造蒸汽机零件了,造船工场那边一样可以使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加工其他工程设备。

在此基础上,黑鯊岛就可以生產出更复杂的零件,进而製造出更好的设备,最终奠定黑鯊岛最初的工业基础。

霍成是越想越高兴,忍不住开始哼起了歌。

当然作为工程专家,他心里还是有数的,並没有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