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我在三国,做一道醃篤鲜(1/2)

祁山堡內,高刚居高临下,扫视著下方的蜀军。

一切皆尽收眼底。

蜀军想发动任何强攻,或者奇袭都不可能。

堡內,粮食充足,足以供三千大军半年食用,底下有暗河,可打井取水。

“贾嗣,援军有消息了吗?”高刚朝一中年將领问道:

贾嗣摇了摇头,心情有些低落,“昨日我见诸葛亮引兵而还,想必我军並未攻克街亭,援军难至啊!”

“即便没有援军,我祁山堡也固若金汤,蜀贼万难攻破。”高刚一副自信模样,也不知他是真这么想,还是装的。

就在这时,一贼眉鼠目的谋士泄气道:

“祁山堡再坚,也不过一座孤山,蜀军围而不攻,早晚会將我等灭亡。”

“且我守军不过三千,如何应对蜀汉大军,不若就此降了蜀汉吧!”

高刚冷眼望著他,又看了眼堡內守將兵卒,见他们中不少都缺乏斗志、似有降意,危机感隱隱而来。

“荒谬,汝食魏禄,安敢说此悖逆之言,乱我军心,当杀之后快!”

高刚不与那谋士丝毫辩解的机会,手起刀落,就砍下了他的头颅。

眾將士皆胆寒心惊,未有再敢言投降者。

……

……

“少將军,那就是祁山堡了!”一白衣文士给马哲指了指远处的小山坡道:

那山坡四面皆陡峭,与地面几乎垂直,其上植被、石块皆被清除,寸草不生,难以攀爬。

“真是好一块高地啊!”马哲嘆道:

他也终於理解蜀军为什么拿不下这小小的一块了,其攻坚难度比起街亭只高不低,没有十倍的人马想要攻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诸葛亮总共也就七万人马,总不能五万人耗在这里吧!

且蜀中不比吴魏,国力不强,禁不起攻坚战的消耗。

最好的办法就是切断所有粮路,將其活活围死、饿死,只是堡垒內存粮充足,如此消耗,非大半载不可。

“少將军,咱们现在该怎么办?您有什么想法没?”白衣青年问道: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怎么办!开火造饭!”

马哲笑道:

“乾饭乾饭!走了这么远的路,都快把本將军饿死了。”

“反正也不急於一时,得做长远打算,先吃饱喝足再说。”

“伯约,你说是吧!”

马哲盯著白衣文士悠悠开口道:

这青年正是姜维,诸葛亮收復天水时获得的降將,在军政上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马哲特地跟丞相將他要了来,毕竟这可是蜀汉后期最明亮的新星,此时刚入蜀营,正是和他打好关係的最好时期。

姜维此时不过二十六岁,身高七尺,剑眉秀目,一表人才。

炊烟裊裊,伙夫们开始烹煮粟饭、麦饭、菽饭和稻米饭。

粟和麦是由刚刚收復的陇右三郡提供的,菽、稻则是从汉中运来。

粟饭就是小米饭,煮粥最好。菽饭即豆饭,是重要的补充粮食,主要用来补充蛋白质。

“看来伯约尤其喜爱这粟饭啊!”马哲笑道:

“將军莫要打趣,凉州只產粟麦,打小我便是吃这粟饭长大的,正如少將军只吃大米饭一样。”姜维很快就一碗小米粥下肚。

“再来一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