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仇国论(1/2)
“爹,诸葛亮得胜归来,日后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会更重,这对我们很不利啊!”
刚一退朝,李丰就忍不住和李严议论起此事。
李严连忙做了个噤声的动作,他四处瞅了瞅,见无人注意到这边,才把他的好大二李丰拉到一边。
“你小点声!朝堂上下都是诸葛亮的人,万一被他们听到,又是少不了一顿弹劾!”
“爹,你怕什么,你和那诸葛亮可是同为先帝託孤重臣,有什么好怕的?”李丰不满道:
李严嘆了口气,为李丰弹出衣服上的灰尘,无奈道:
“若是孝直还在,我自不惧之!”
李严嘴里的正是法正,字孝直,乃蜀汉开拓的关键人物,与诸葛亮並称股肱与谋主。
法正死后,东州派势力一落千丈,几乎就只有他这一个光杆司令在朝堂了。
“可惜孝直英年早逝,如今的东州派,也只剩下我一人独撑了。”
“难道就眼睁睁看著荆州派做大?”李丰对於荆州派统治中枢一事早有不满。
“不过是一群后来者,我东州派当初跟隨刘璋经营益州时,权势何其大,哪至於像现在这样畏畏缩缩的。”
李严也怀念过去的荣光,可无论是先主刘备还是诸葛亮,对他都还算拉拢,所以他也不似益州派那些本土世族一样,对诸葛亮大权独揽无法忍受。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李严话锋一转:
“可要是没了屋檐,那就不用低头了。”
李丰眼中精芒一闪,连忙问道:“父亲打算如何做?”
“我打算上书陛下,连巴东五郡为巴州,吾自为刺史,享开府之特权,到时就能削弱诸葛亮之集权。”李严仔细思量道:
“好啊!这主意甚妙!另起炉灶,任免官员,到时何须再看诸葛亮脸色。”
不过李丰又皱起了眉头:
“可是陛下会同意吗?”
“陛下那边不成问题,我已通过穆皇后给陛下吹过风了。”李丰胸有成竹道:
“其实陛下早有置巴州之意,诸葛亮大权独揽,总是隱患,没有皇帝能够忍受。奈何诸葛亮权势太大,又受先帝託孤,陛下不便明说而已。”
李丰还是摇头:
“就算陛下有这意思,可朝中诸大臣皆是诸葛亮党羽,必会反对,到时又该如何?”
李严笑了笑:“放心,我已给譙周、张翼、马忠等人通过气了,益州派也早就想拉拢我了,这件事他们会帮忙出力的。”
李丰点了点头,“如此,倒有四成把握可以划州而治!”
……
……
此时张翼府上,一位年轻的儒生正跪坐在桌案上,奋笔疾书。
没有人敢上去打扰,皆静静地看著他笔走龙蛇。
半个时辰后,只见那儒生將腹中浊气吐尽,一篇华美文章已附著於竹简之上。
“允南,文章做好了?”张翼喜道:
“多年读书前就有腹稿了,只是今日才敢將其写出,呈与都督。”儒生淡笑道:
张翼连忙將竹简接了过来,看起了上面的文章。
这儒生姓譙名周,字允南,任劝学从事一职,虽年轻,可已是当地大儒。
他刚才书写的正是《仇国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