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释兵权(1/2)

凉州之西,唐蕃边界。

放眼望去,天地苍茫,再无往昔那连绵矗立、如同巨龙脊骨般的防御树柵。

曾经被视为天堑的边境线,此刻竟成坦途,唐人的村落与吐蕃的毡帐犬牙交错,牛羊混杂,商旅往来,表面看去,竟是一片诡异的“祥和”。

然而,这虚假的和平之下,暗流早已汹涌。

王维一身青色御史官袍,骑在马上,面色沉凝地策马缓行。郭子仪、高適紧隨其后。

他们沿途所见,触目惊心。

一处临近水源的草场,几顶唐人的帐篷被烧得只剩焦黑的骨架,残烟裊裊。

几个鼻青脸肿的唐民,正对著几名趾高气扬、按著腰刀的吐蕃牧民怒目而视,却敢怒不敢言。

远处,更有成群的吐蕃牧马,堂而皇之地越过了曾经以树柵为界的模糊“线”,啃食著原本属於唐人的牧草。

“大人!您要为我们做主啊!”一个鬚髮皆白的老者扑到王维马前,涕泪横流,“那些吐蕃人......仗著没了树柵阻拦,强占我们的草场,还打伤了我的儿子!说....说这水草丰美之地,自古就是他们的牧场,崔大帅.....崔大帅不管啊!”

“哼!胡说八道!”一个粗壮的吐蕃牧民策马过来,操著生硬的唐语,满脸蛮横,“这里,太阳升起的方向,都是赞普的牧场,你们的牛羊,踩脏了我们的草地,没让你们赔钱,已是仁慈!”他身后的几个吐蕃汉子发出鬨笑,手按在刀柄上,挑衅地看著王维一行人。

郭子仪眼中寒光一闪,手已按上腰间刀柄,高適更是剑眉倒竖,怒意勃发。

王维抬手制止了他们。他翻身下马,扶起那老者,声音清朗而带著御史的威严,用清晰的官话对那吐蕃牧民道:“此地,乃我大唐凉州治下,有官府鱼鳞册为凭,尔等越界放牧,滋扰我民,已违大唐律法与两国旧约!”

“速速退去,否则,定按律拿办!”他身后的隨行护卫立刻上前一步,手按刀柄,气势逼人。

那吐蕃牧民被王维的气势所慑,又见郭子仪、高適等人皆非善类,眼中闪过一丝忌惮,悻悻地嘟囔了几句吐蕃语。

隨后带著人驱赶著牛羊,不情不愿地退回了远处。但临走前,那怨毒的眼神,却清晰无比。

“御史大人,您看....”老者忧心忡忡,“这才撤了树柵多久?就乱成这样了!长此以往,哪里还有我大唐百姓的活路?这边界都分不清是谁的了!”

王维望著那片被践踏的草场,望著远处吐蕃毡帐升起的炊烟,心中沉甸甸的。

崔希逸那所谓的“君子之约”,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秩序的崩塌和衝突的种子,模糊的边界,就是战火最好的温床!

“崔希逸是老糊涂了!”郭子仪的声音低沉,莫名怒火油然而升,“为一己虚名,置边疆安危於不顾,纵容豺狼,实乃养虎为患!”

就在此时,地平线上烟尘腾起。一队盔明甲亮的河西骑兵,簇拥著一面“崔”字大旗,疾驰而来。

为首者,身材俊逸,面容儒雅中带著久居边塞的风霜,正是河西节度使崔希逸。

“王御史远道而来,崔某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崔希逸勒住马韁,脸上堆起礼节性的笑容,拱手行礼。

目光扫过王维身后的郭子仪、高適、李白等人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