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监国失当?(1/2)
“荒谬!”李瑛猛地站起身,声音瞬间压倒了殿內的嘈杂,“郭子仪將军为解勃律之围,破吐蕃东进之谋,深入敌境,浴血奋战!”
“如今身陷重围,正是朝廷倾力救援之时,尔等不思如何调兵遣將,解库山之围,救数万忠勇將士於水火,反在此大谈什么接管河西,排除异己,是何居心?!”
他目光如电,直刺李亨:“况且河西节度使府仍在,王维王御史坐镇凉州,统筹后方,郭將军虽困,然河西各州府军、戍堡边军仍在。”
“只需中枢调集陇右、朔方、乃至安西援军,星夜驰援库山,內外夹击,必可破吐蕃重围,岂能因一时之困,便自毁长城,將河西军权拱手让人?此议,绝不可行!”
“哼,解围?”李亨冷笑一声,针锋相对,“太子说得轻巧,库山已成死地,粮草断绝,援军何在?”
“王维一介文官,不通军旅,如何调兵?远水解得了近渴吗?等你的援军赶到,郭子仪和数万將士的尸骨都凉了!”
届时,谁来抵挡乞力徐的二十万虎狼之师?!是你李瑛亲自提刀上阵,还是指望王维的笔墨文章?!”他言辞犀利,充满了嘲讽与逼迫。
“太子殿下,岂可因私废公,置国家安危於不顾。”李林甫阴惻惻地补刀,“郭子仪兵败失地,已是罪责难逃,当务之急是稳住大局,忠王殿下所请,乃老成谋国之道。”
“莫非殿下为了保全一个败军之將,寧可赌上整个河西乃至关中的安危不成?”这诛心之语,直接將李瑛推到了“因私废公,罔顾国本”的位置上。
“臣等恳请太子殿下准忠王所请!”吉温等人再次齐声高呼,声势逼人。
李瑛一方的官员虽竭力辩驳,但在对方汹汹的舆论和“河西危局”的巨大压力下,显得势单力薄。
殿內气氛剑拔弩张,两派爭执不下,僵持如同紧绷的弓弦,几乎要断裂!
就在这千钧一髮之际。
“陛下驾到!”
一声悠长而尖利的唱喏,如同利刃划破凝滯的空气,猛地刺入喧囂的朝堂。
殿內瞬间死寂,所有爭吵戛然而止,眾人齐刷刷地望向殿门。
只见內侍簇拥下,皇帝李隆基身著明黄常服,面色清朗,缓缓步入大殿。
他並未走向御座,而是径直来到殿中,目光缓缓扫过剑拔弩张的太子与忠王,扫过垂首肃立的李林甫,最后落在兵部尚书手中那份染血的军报上。
“库山....郭子仪.....”李隆基的声音不高,却带著一种久居上位的威压,让殿內所有人呼吸为之一窒。
他拿起那份军报,指尖拂过上面乾涸的血跡,久久不语。
李亨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立刻上前一步:“父皇!儿臣.....”
李隆基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
他抬起头,深邃的目光越过眾人,没有人知道这位晚年倦政的帝王此刻心中所想,是愤怒於郭子仪的“轻进”,是忧虑河西的危局,还是洞悉了儿子们那点爭权夺利的齷齪心思?
殿內落针可闻,只有炉火偶尔发出的噼啪轻响。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等待著皇帝的最终裁决。这裁决,將决定库山上数万將士的生死,也將决定河西乃至整个大唐西北未来的格局。
李隆基摩挲著军报上那刺目的“库山”二字,终於缓缓开口。
“朕.....自有安排。”
李隆基“自有安排”四字落下,紫宸殿內静得可怕,连炉火噼啪声都显得惊心动魄。
所有目光,或惊疑,或畏惧,或期盼,全都死死钉在这位久居深宫、威权依旧的帝王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