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驱虎吞狼(1/2)
凉州城头,北风颳过守军乾裂起皮的脸颊,带著城外军营飘来的、若有似无的烤羊肉香气,更添几分蚀骨的饥饉。
王维独立於女墙箭垛之后,青色官袍被风吹得紧贴在清癯的身躯上,猎猎作响。
他远眺著城外那如同铁桶般的连营,旌旗蔽日,刁斗森严,哥舒翰的“哥舒”字大旗在寒风中狰狞招展。
城下,零星而绝望的吶喊声断断续续,那是被飢饿逼到绝境的百姓在衝击著摇摇欲坠的秩序。
“大人!东市又发生抢粮了,衙役快弹压不住了!”一名府吏跌跌撞撞衝上城头,声音嘶哑,带著哭腔。
“西城门守军,守军私下议论,说再不开城,他们就要.....”另一名心腹属官面如土色,后面的话哽在喉咙里,不敢出口。
王维没有回头,只是放在冰冷墙砖上的手,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
他闭上眼,李瑛那封由死士冒死送来的绢书字句,如同烧红的烙铁,再次烫过心头。
“维卿勿忧,本宫已布后手。凉州之困,解在树柵,速遣心腹,密赴赤岭,寻崔希逸,此人素秉忠义,与吐蕃边民结有香火之情。”
“令其即刻发动树柵军队,將沿线多年与河西互通有无的吐蕃部族,无论老幼妇孺,尽数驱赶南下,目標哥舒翰大营。”
“彼辈必以『求哥舒將军主持公道,免遭唐军屠戮』为名,衝击营盘,哥舒翰本为吐蕃人,素以『忠义』自詡,面对同胞之民,屠之则失尽人心,纵之则营盘大乱,必然陷入忠义两难之境地。”
“再者,命崔希逸截获陇右发往凉州哥舒翰营之粮秣车队数批,数目不小,维卿需遣精干死士,於吐蕃边民衝击营盘最烈之时,將其中部分粮车,偽装送出之『义粮』,进一步扰乱哥舒翰大营。”
“如此一来围城的军队必然被调回大营维持秩序,崔希逸亲率其手下精锐,押送绕道,自北门隱秘处送入凉州,此刻已是兵粮俱足,务必重聚凉州民心重聚,完成反戈一击。”
“时机稍纵即逝,维卿乃社稷砥柱,凉州存亡,数万军民性命,皆系卿一身,本宫翘首东望,待卿捷音。”
树柵,崔希逸,吐蕃边民,粮车。
王维猛地睁开眼,眼底那几近枯竭的死水,盪起了波纹,他豁然转身,青袍在风中鼓盪,声音带著一种斩钉截铁的力度。
“来人!速请张校尉!”
片刻,一名身材精悍、满脸风霜的军官大步而来,正是留守凉州的心腹校尉张守瑜。
他甲冑染尘,眼中布满血丝,却依旧锐利如鹰。
“张校尉!”王维目光如炬,直视对方,“本官有一九死一生之任,非忠勇果决之士不可为,汝可敢往?”
张守瑜单膝跪地,甲叶鏗鏘:“末將受大人厚恩,凉州乃吾家,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好!”王维俯身,声音压得极低,语速却快如连珠,“持此密令与信物,即刻挑选十名死士,轻装简从,潜出北门烽燧暗道,昼夜兼程,奔赴赤岭树柵,寻崔希逸將军。”
“將此计,一字不漏,面授於他,告诉他,太子殿下令諭:凉州数十万生灵,等他救命。”
他將一枚蜡封的细小铜管和一枚刻著特殊纹路的玉扣,重重拍在张守瑜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