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番坊(2/2)

粟特风格的圆顶商馆、波斯特色的彩釉砖墙、天竺风情的雕拱廊......一座座拔地而起,色彩斑斕,形態各异,宛如將万里之外的异域风情直接搬入了长安城的心臟。

尘土尚未落定,番坊的活力已然喷薄。

李白以其勃律驻军使的威望和纵横西域的广阔人脉,成为这座新兴商业堡垒的核心枢纽。

他穿梭於正在施工的工地与临时搭建的商棚之间,游刃有余地协调著各方。在他的引荐和朝廷“免税包邮”的黄金政策吸引下,越来越多的西域豪商巨贾闻风而动。

来自撒马尔罕的粟特商人带来了流光溢彩的织锦和精巧的银器.

波斯商人运来了更大批量的琉璃器皿和名贵香料。

于闐的玉石商人也克服了战乱的阴影,押运著上好的美玉前来寻找新的商机。

驼铃声、马蹄声、不同语言的吆喝声与工匠的敲打声交织在一起,谱写著番坊建设初期的交响曲。

李瑛深諳造势之道。他巧妙地借用了即將到来的“千秋节”这一举国盛事,为番坊打响了第一波声势浩大的gg。

朝廷詔令明发西域及藩属诸国,值此圣人华诞,普天同庆之际,诚邀各国遣使携其国之珍奇特產,入驻长安西市“万国番坊”,设展陈宝,朝廷不仅免除一切摊位费用,更提供馆舍安置,並承诺以最优渥之“免税包邮”政策惠及远客!

此詔一出,反响空前,大唐新败吐蕃,兵锋正锐,声威震慑四夷。

西域诸国本就需要仰仗大唐鼻息,如今更有实打实的商业利益驱动,岂有不从之理?疏勒、龟兹、焉耆乃至更远的康国、石国,纷纷派遣出国內最具实力的商队,携带著压箱底的珍宝。

汗血宝马的骏逸身影、大秦(罗马)传来的精巧机械自鸣钟、身毒(印度)的斑斕宝石与珍稀药材、拂菻(拜占庭)的金线刺绣与圣像画,源源不断地涌入正在快速成型的番坊。

他们爭相租赁最好的铺位,竖起本国的旗帜,將最耀眼的商品陈列出来,准备在千秋盛典上大放异彩,同时也为日后在这黄金商埠立足打下根基。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番坊的吸引力竟如涟漪般扩散到了遥远的南方。

真腊(柬埔寨)、驃国(缅甸)、甚至林邑(越南)的使节与商队,也通过海陆通道辗转而来。

他们带来了南海的明珠、象牙、犀角、珍稀木材和独特的香料。

东南亚小国敏锐地嗅到了长安这个新兴“世界市场”所蕴含的无限商机,岂肯错过?纷纷上书请求入驻番坊,分享大唐盛世红利。

李瑛对此自然是乐见其成,欣然应允。他站在东宫高处的阁楼上,遥望西市那片日渐繁华、色彩纷呈的“万国番坊”,眼中闪烁著深邃的光芒。

这已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区,更是一个象徵,它向天下昭示著大唐海纳百川的气度与无与伦比的向心力。

万国商旅,辐輳长安,珍奇匯聚,互通有无。这极大地提升了大唐作为世界中心的商业地位,將长安真正推向了“万商云集,货通八方”的巔峰。

番坊的雏形,在千秋节日益临近的喧囂与各国商队的涌入中,已然清晰可见。

它如同一颗镶嵌在帝国心臟的璀璨宝石,折射著李瑛超越时代的商业智慧与帝国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