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千里追踪(1/2)
长安城的秋日,因千秋盛典的临近而沸腾。
朱雀大街两侧,彩帛高悬,各色坊门张灯结彩,空气中瀰漫著烤胡饼、新酒和异域香料的混合气息。
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叫卖声、丝竹声、各国使团奇装异服带来的惊嘆声,交织成一曲繁华盛世的喧囂乐章。
西市,番坊,波斯邸。
丝毯铺地,异香袭人。
高鼻深目的胡商、身著华服的各国使节济济一堂。李白身著青色官袍,头戴乌纱幞头,虽为官员,却难掩其謫仙般的洒脱气度。
他手持夜光杯,与大唐互市监官员一道,用流利的粟特语、波斯语、新罗语在其唇齿间自如切换,向使节们介绍著坊內琳琅满目的异国珍品。
大食的琉璃器皿光怪陆离,拂菻的金银器巧夺天工,天竺的香料馥郁醉人,更有新罗的精致漆器、倭国的螺鈿镶嵌、南詔的靛蓝扎染,各具风情。
“诸位贵使请看,”李白引著眾人来到一处摆放著精美瓷器的展台,釉色温润如玉,“此乃我大唐邢窑白瓷,类银类雪,天下共宝。而那边越窑青瓷,更是『夺得千峰翠色来』,温润含蓄。”
他话锋一转,带著几分豪迈的笑意,“然我大唐海纳百川,亦爱诸邦巧思。新罗金漆螺鈿匣,工细绝伦;倭国七宝烧,色彩绚丽,皆为匠心独运之作。互通有无,方显盛世气象。”
新罗副使朴正焕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热切,举杯敬道:“李翰林所言极是,我新罗参农辛苦,所產高丽参品质上乘,若能如这西域珍宝般畅通无阻入大唐市井,惠及百姓,实乃两国之幸。”
倭国使臣藤原清河也连忙附和:“我邦刀剑、摺扇、漆器,亦望能得大唐贵人青睞。”
李白笑容不变,心中却如明镜。
他想起太子李瑛私下所言:“市舶使本为沟通四海、惠利商民而设,如今却几成权贵搜刮海外奇珍、中饱私囊之爪牙,帐目混乱,真正惠及民间之货物流通,十不足一,长此以往,诸国离心,海路亦將凋敝。”
眼前这些使臣言辞恳切中带著的几分不易察觉的酸意与试探,不正是此弊政的写照?
只是这大庭广眾、觥筹交错之间,他身为朝廷命官,岂能附和?
李白只得再次举起手中殷红的葡萄酒,朗声道:“四海一家,商旅不绝方为大道,陛下圣德广被,千秋节后,必有新政惠及诸邦,来,满饮此杯,共贺佳节!”
琥珀色的美酒在夜光杯中荡漾,映照著使节们或期待、或疑虑、或欣喜的面容。
波斯邸內,气氛热烈,丝竹悠扬,一派宾主尽欢的盛世图景。
与此同时,长安城东南隅,永兴坊深处,却迎来了一位久违的客人。
一处堆满劣质皮革、散发著浓烈腥臊味的破败货栈內,油灯如豆,光线昏暗,勉强映照出二十几条精悍的身影。
他们大多沉默著,或擦拭著手中闪著幽光的弩机,或打磨著锋利的短刃,空气中瀰漫著铁锈、汗臭和一种压抑到极致的、如同火山爆发前的死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