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我要节制天下兵马(1/2)

李瑛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盯著李隆基,一字一句,石破天惊:“儿臣只要一样东西,我要节制天下兵马之权!”

“什么?!”李隆基猛地睁大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隨即爆发出更猛烈的怒火和咳嗽,“节制天下兵马?你……你不如直接说你要马上做皇帝。”

面对父亲的暴怒,李瑛反而彻底平静下来,他嘴角似笑非笑,缓缓道:“倘若可以,最好这样。”

这句毫不掩饰的野望,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李隆基。

他指著李瑛,手指颤抖,嘴唇哆嗦,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只能发出嗬嗬的声响,胸口剧烈起伏,眼看又要背过气去。

“逆子!滚!给朕滚出去,朕不想再见到你,滚!”他用尽全身力气嘶吼著,声音却因虚弱而显得尖利破碎。

然而,殿內侍立的侍卫,如同泥塑木雕般,对皇帝的怒吼充耳不闻,一动不动。

李隆基看著这景象,先是一愣,隨即明白了什么,一股彻骨的寒意瞬间从脚底涌遍全身,他这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不仅失去了权力,甚至已经失去了对这寢殿最基本的控制。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伴隨著鎧甲叶片碰撞发出的鏗鏘之声,由远及近,如同敲打在人心头的战鼓。

哐啷!

兴庆殿沉重的殿门被人从外面推开。

刺眼的秋阳涌入殿內,光影之中,以张九龄、李适之为首,文武百官身著朝服,面色肃穆,鱼贯而入。

王忠嗣一身戎装,按剑跟在百官之后,神態不怒自威。

李瑛佯装大惊,转身呵斥:“尔等放肆,谁让你们擅闯陛下寢殿?陛下需要静养,还不速速退下。”

王忠嗣立刻上前一步,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却带著“无奈”:“陛下恕罪,殿下恕罪,卑职无能,禁军將士……未能拦住诸位大臣……他们执意要入宫覲见陛下,说有十万火急的国事稟报。”

张九龄鬚髮皆白,此刻却步伐稳健,他走到龙榻前,对著惊愕交加、气得说不出话的李隆基深深一揖,声音沉稳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力量:“老臣张九龄,叩见陛下。听闻陛下龙体甦醒,老臣与诸位同僚欣喜万分,然国事如火,刻不容缓,不得已才贸然闯宫,惊扰圣驾,万望陛下恕罪。”

李隆基看著底下黑压压跪倒一片的文武百官,心中那不详的预感越来越浓,他强压著翻涌的气血,咬著牙问道:“国事?有何国事,需要你们如此兴师动眾,闯到朕的寢宫里来奏报?”

张九龄再次躬身,声音提高,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陛下,忠王、李林甫及陈玄礼叛乱,在长安城內掀起惊天波澜,此诚国家存亡之秋也,然陛下年事已高,龙体欠安,实不宜再为国事操劳忧心,损耗心神。”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看向李隆基,又看向一旁的李瑛,语气变得无比郑重:“太子殿下,年富力强,贤明仁德,监国期间,文治武功,有目共睹,深得军民之心,值此社稷危难之际,正需雄主临朝,统御四海,凝聚人心,以抗强敌。”

“故!”张九龄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掷地有声,“臣等文武百官,经连日商议,眾议僉同,为大唐江山计,为天下苍生计。”

“恳请陛下,顺应天意民心,效仿高祖、太宗故事,內禪帝位,传於皇太子李瑛,陛下退居太上皇,颐养天年,含飴弄孙,实为两全其美之策,此乃臣等乃至天下万民之夙愿,伏请陛下圣裁!”

“臣等恳请陛下內禪,传位太子殿下!”

“请陛下为社稷计,退居太上皇!”

“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必能带领大唐平定叛乱,再造盛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