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快雪时晴帖(1/2)

说著巧话间,刘娥隨手打开一个盒子,

只见內有一尺余的书卷,

直观书卷露出的一角,想是多次重裱,厚重感十足,

且有淡淡的霉味与若有若无的墨香,

绢本纸张为麻纸,纸色深褐,泛黄若秋叶,

有不明显的经修补后的米粒大小的虫蛀孔洞,

这明显是几百年前的藏品。

再仔细看盒子,是紫檀木包银鎏金,

中涵为檀香木镶嵌金丝,

內涵为沉香木胎贴螺鈿,

仔细瞧时,微光时不时地显现,

她的心陡然狂跳几下,难道是……

转身端坐,抽出手巾,按了按手上的微潮,小心翼翼的双手捧出那书卷,缓速打开,

“果”

看见画中央的这个字,她的眼眶不觉间已含了泪,

田部右竖那道鱼骨纹,若松针承雪,

这是天下法书第一,被誉为墨皇级神品,

东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刘娥十五岁进官家雍王时的潜邸,品鑑书画真品无数,

如今二十年过去,能入眼的少之又少。

曾经注目过蔡邕的《鸿都石经》,

在她的眼里,是飞白书的珍品,一直视为神作,

但是隨著年龄的增长,飞白书技艺的日趋炉火纯青,

再看《鸿都石经》,也不过尔尔,

刻意挥洒泼墨而已,

与她的书写水平在同一层次,

对比后,甚至有青出於蓝而胜於蓝之感,

也就弃之於高阁,不再多看一眼。

偶然间,看过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临摹本,一直念念不忘,

她分析过,

《快雪时晴帖》全帖二十八字,耗时不到十五分之一刻钟,飞白枯丝的生成都在一瞬间,

她模仿过无数次,无一字能仿其形態,

每一笔的刻意飞白,都让她自惭形秽,

时常暗嘆,非人力能强为,

天、时、纸、墨、人五妙合一才能有此二十八字。

据说真跡流传在蜀地邻国,大理国,

她不解,他们不通宋文,为何收藏宋文真跡,

多方寻找,却无果,只能作罢,

总不能两国交兵,逼对面交出画帖。

想不到今日看到真跡,

或者准確点讲,这辈子能看到真跡,可谓此生无憾,

稍注目时,便能看出临摹品,与真品之间鸿沟般的美感差距,

真品,观者静心沉醉,

能感受到王羲之挥毫时的运笔按压之態、人笔合一之境,

王羲之已超然物我,若神,而无知无觉、沉浸其中。

临摹品,粗看,只感觉到字体的书写技法令她此生无法企及,焦躁心漫溢,再无其他。

她拭了拭眼眶的含泪,一字字认真观瞧,

羲字,末笔鉤画冰裂飞白,若雪霰迸溅,疾行中,笔毛滯空,令人嘆服,

之字,点画枯丝若蛛网,似晨露悬枝,

提笔时,纤维吸附余墨好似无意间一蹴而就,令人惊嘆

……

“娘娘”

“別烦!”

刘娥轻斥一声,继续旁若无人认真看贴,

罗崇勛惊得腿弯一软,差点跪下,趔趄著退立一边,垂首不敢言语。

郭崇仁不知发生了何事,抬头频频往殿內观望。

罗崇勛神色焦急,

这是收了郭崇仁的重礼,才极力促成了这次会面,

收礼不办事,这是大忌,

他壮著胆子,往主子身边挪了挪,瞧著主子小姑娘一样,拭眼泪目不转睛,躬身轻声道

“主子,要不要打发郭崇仁离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