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秘闻(1/2)
齐宣闻言冷哼一声,为他解惑道:
“道友有所不知,那玄水门並非一次祭杀殆尽,而是治下凡民百姓的数量达到一定的量后,才会开始。且祭杀之前,那些身怀灵骨的孩子,也会收入门下。”
齐宣並未停顿,轻笑一声,继续道:
“又如,那玄水门之北,势力更为庞大的化羽门。其治下疆域辽阔,凡人百姓足有八十万之眾。然而其作法比之玄水门,有过之而无不及。
稍有天灾,便是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那化羽门早年无有丹道传承,可知其...以何作丹服食?”
言罢,看了一眼田若苦难以置信的模样,齐宣微微摇头,话锋一转道:
“当年族叔云游时,途径化羽门周遭,曾听过一则趣闻,后来讲於我听。
说是有位世家公子体弱多病,须得服以灵药调养身子。然而那位公子未入道途,乃凡人之身,直接服食灵药又怕其身体承受不了。
家中长辈皆束手无策,唯有一年方十岁的嫡系子弟想出了一个办法,公子的身子才得以痊癒。道友可知是何方法?”
见两人面露疑惑作倾听態,齐宣便解释道:
“其实办法也很简单,捉一未开灵智的妖兔,先以灵药餵食,再將其烹之以供公子食用。
公子虽是凡人之身,食其肉却无碍,其病自然也就痊癒了。而那位提出办法的嫡系子弟,便是上一代的化羽门之主!”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悲悯,隨即被更深的冷意覆盖,沉吟道:
“当年曾有一云游散修亲眼目睹,留有一诗传至今日,可为真实写照。齐某便说与二位道友一听:『小儿做药引,大儿炼血丹。昼日不敢论,夜半掩泣人。』”
话音落下,明华殿內顿时陷入一片死寂。
阳光依旧明亮,大殿之內却仿佛被无形的阴影笼罩,瀰漫著一种沉重到令人窒息的压抑。
田若苦被齐宣的字字句句所描绘的景象所震撼,眉头紧锁,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江青煊端坐主位,面容平静,看不出太多的情绪波动,只是握著茶杯的手指,指节微微有些泛白。
齐宣似乎早有预料,脸上那沉重的悲悯之色渐渐褪去,化为一种深沉的无力感。
他端起微凉的茶水呷了一口,隨即放下,眼底神色复杂。
这长久的沉默,最终还是被齐宣自己打破:
“齐某少时沉迷於诸多古籍杂谈,曾阅览过一本古籍拓本,名为《太虚玄圣传道集》。此书多涉虚玄,也有传说与趣闻,许多修行之道亦有涵盖。
然其中有一段论述,齐某细思之下,深以为然,今日得见贵门治下景象,感触甚深,便在此吟诵与二位道友。”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清晰地迴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昔有真衍道人,乃玄圣七代门徒,常於紫霄宫阐道。
一日,道人论及灵骨,座下乃有弟子问曰:『適闻尊言,今世尘寰,灵骨者稀,千不存一。敢问古往今来,皆如是乎?』
道人闻之,摇首喟然,答曰:『非也。古之时,灵骨者虽非恆见,然不至千中无一。』
弟子问曰:『其何故也?』
道人答曰:『夫灵骨者,应天之蕴,无垢之骨也。上古之世,灵机沛然,天道垂仁,凡民怀素报朴,心无尘滓,故而灵骨者眾焉。』
弟子復问曰:『今世灵骨者因何而稀,可得闻乎?』
道人答曰:『盖因修道者不能持守道心,造诸罪业,下界黎庶因之罹患。然其心本净,乃染嗔欲,遂殃及后人。嗔念既生,灵骨之资遂渐稀矣。』”
齐宣的声音停滯,殿內再次陷入沉寂,但这一次的寂静,却蕴含著更深沉的思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