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成功了,但没完全成功(1/2)
1999年处於世纪之交,电视是中国家庭最核心的娱乐方式,网际网路尚未普及,流媒体完全空白,观眾的收视选择集中在有限的央视+地方台为主。
“世纪末的怀旧感、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矛盾、家庭观念的延续性”这样的社会背景,决定了观眾对题材的偏好。
简单可以理解为“接地气”或“有分量”,这也是“家庭伦理与现实题材”、“歷史剧与年代剧”、“武侠与经典ip改编”当道的原因。
所以,当柠浩快速扫完了剧本,分析道:“浪哥,你这个剧本,可以说是精准的锁定了15~25岁的年轻群体,用校园、爱情、友情为核心,节奏轻快、画面清新,与传统剧集的厚重感形成强烈反差,满足了年轻人对轻鬆娱乐和自我表达的需求,这个市场还是空白的。”
沈浪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柠浩话锋一转,道:“『贵族学校』、『f4组合』、『杂草精神』等元素,在內地很难找到对应的学校和生活,更多的像是港台那边的,我担心的是,会不会让观眾觉得不切实际,受眾因此受到影响。”
这是个问题,沈浪在拿到剧本的时候就意识到了,於是编了个理由,道:“这剧本是根据一部日漫改编而成的,在写的时候没考虑太多,你觉得该如何解决?”
柠浩思索片刻,道:“要不,改改?把那些港台的元素本地化。”
行吗?
沈浪琢磨。
就在这时,模擬器发布了新的任务。
【九十年代的高收视电视剧,本质是“渠道优势+题材共鸣+製作扎实+传播到位”的结合。
手握平行世界成功剧本《流星园》的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地方的製作团队:
1,內地;
2,香江;
3,宝岛省。
宿主享有两次模擬选择机会,请慎重抉择……】
如果只是他们两个在这商量,然后用“盲人摸象”的方法去拍摄《流星园》。
哪怕这是在平行世界大获成功的一部剧,也极有可能在他们手上失败。
因为,你不知道对面的拍摄细节,这就会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
但现在好了,系统给了容错的机会。
三个地方,三种不同的风格。
首先,可以直接排除掉香江了,那边现在最流行的是“警匪”、“商战”和“武侠”,而青春爱情剧显然是没有多少经验和市场的。
那么,就剩下內地和宝岛省了,正好一边一次模擬的机会。
沈浪不再浪费时间多想,直接把问题交给模擬器来解决。
【——模擬开始】
……
【你经过努力的筹备,第一部偶像剧《流星园》选择落地內地。
在製片人你、导演柠浩和投资方的商討下,决定把剧本本地化改写。
1,將贵族高中改为“华清商学院”,虚构但贴近內地大学命名习惯,主角们的矛盾从家族斗爭转向校园竞爭和创业梦想,更符合內地观眾对大学生活的想像;
2,女主杉菜强化独立自强人设,打多份工、拒绝富二代施捨,男主道明寺、泽类、西门、美作的“霸道”被弱化,增加幼稚追爱、笨拙道歉、成绩比拼等接地气情节;
3,融入bb机、隨身听、校园歌手大赛等二十世纪末的流行元素,让观眾產生强烈的代入感。
剧组大胆启用新人主演:
陆易——道明寺“霸道总裁”;
陈坤——泽类“忧鬱贵公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