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雨过天晴(1/2)

燕京,星火娱乐。

办公室里,包小博表情凝重。

蓀燕姿和她这张专辑能不能火起来,可是关乎著华纳的起死回生。

他们是既出钱又出力,下了血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沈浪和小柯脸上虽有些许的愁绪,但相比之下,没有那么的担心。

首先,两人都赚到钱了。

其次,可以接受小失败,也就是销售从预期的一线歌手水平降至三线歌手水平。

“要不,下周上线《挥著翅膀的女孩》这首歌?外界对燕姿和《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口碑还是很好的,可能是同期打歌的太强了。”包小博焦急的道。

“我觉得吧,可以再观望一下,等上个一周两周,你也说了口碑很好,或许是传播速度没那么快,等到地方电台上线了,数据会上去呢。”沈浪分析道。

“我赞同沈总说的。”小柯附和道。

他已经签约星火,职位是音乐总监。

以他多年的经验,有不少歌曲是首发不火,过段时间才火的。

比如,任先齐的《心太软》。

在宝岛省的首发,反响一般般,销量30来万张。

但过了几个月,在內地爆火,盗版卖了上千万张。

然后带动正版销量,全亚洲卖了300多万张。

任先齐也凭藉这首歌大红,成为世纪末的“天王杀手”,一己之力抗衡四大天王。

那么,都对蓀燕姿和《最熟悉的陌生人》有信心,为何不再坚持下呢?

再者,九十年代歌曲的传播速度远非真正意义上的“一夜爆红”,因为受媒介覆盖范围、物理流通效率、受眾接受习惯三重限制,实际是阶梯式扩散。

一线城市,如燕京、香江、抬北,最快2~4周形成局部热度。

二三线城市,滯后1~2个月。

乡镇与农村地区,滯后2~3个月甚至更久。

现象级爆款的全国扩散周期通常需要2~3个月,最快也要1个月。

所以,在没有算法推荐、没有即时分享的年代,歌曲的走红,听眾需要在电台里“偶然听到”,在电视上“看到画面”,在音像店“钱买下”,在ktv“开口唱”,最后在街头巷尾的背景音乐里“確认流行”。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夜爆红的“夜”是很多夜。

想通后,包小博点头道:“就再看一周吧。”

沈浪隨之换了个话题,道:“包总监,今年出道的女歌手多吗?”

包小博抬眼看向他,明白他的意思,是想问与蓀燕姿同期竞爭的女歌手有哪些,於是道:“今年出道的女歌手挺多的,但有实力的,三五个吧。”

“像是环球唱片旗下的新人蔡衣林,7月推出个人第一首单曲ep《和世界做邻居》,並在发行两周后销量超过两万张,9月正式推出首张国语专辑《jolin 1019》出道,专辑发行首周销量超过六万张,並接连获得亚洲唱片、玫瑰唱片等销售榜冠军。”

“还有马来西亚歌手梁静如,9月发行个人首张录音室专辑,由李中盛担任製作总监並联合梁伯君、光良等音乐人耗时两年打造,她的长相和声音都不错,这张专辑让她在宝岛省歌坛崭露头角。”

“再有就是王非非,凭藉《水上》的古典韵味和大气唱腔一鸣惊人,获得全国电台《华国原创歌曲总评榜》最佳新人奖和十大金曲奖,以及央视第五届音乐电视大赛演唱、最佳新人、后期製作三项金奖,被海外媒体誉为『最具潜力歌手』。”

这么多厉害的新人吗?

沈浪有些惊讶。

看来,想要解锁蓀燕姿更多的进度宝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如果连同期新人都打不过,那还谈什么国家级、亚洲级,乃至世界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