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大伯:你身边小姑娘不少吧(1/2)

第134章 大伯:你身边小姑娘不少吧

陈莽那句半开玩笑的“与科技不共戴天”,总算暂时安抚住了二老。

侯含蕾看著儿子那身结实匀称、充满力量感的肌肉。

再想想他从小到大都比同龄人更能吃的饭量,心里那点担忧,终究还是被骄傲和喜悦盖了过去。

或许,自家儿子真就是那个万里无一的天才呢?

由於工作性质特殊,陈莽的父母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春节长假。

除夕都在值班室度过的医务人员也不在少数。

毕竟病人又不会挑著日子生病,医院什么时候都得有人上班。

於是,一家人商量后,决定趁著陈莽刚回来、两口子又能调休一两天的空档,提前回乡下老家祭祖。

第二天一早,陈建国就起了个大早,將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

都是些给老家带的年货。

陈建国是农村家庭出身,兄弟俩小时候都属於读书的料,成绩名列前茅。

可惜家里条件有限,没去上高中,最后都只读了中专卫校。

好在两兄弟都足够爭气,毕业后进了医院,一步一个脚印,都混出了个人样。

只是陈建国心里,总藏著一个不为人知的执念。

他时常会想,如果当年家里能再多支持一点,如果他能有机会去读真正的医科大学,以他的能力和技术,绝不止於今天这个位置。

这个念头,像一根细细的刺,在他心里扎了半辈子。

也正因如此,他才总想著为陈莽铺路,积攒人脉,不想让儿子再重复自己的遗憾。

没成想,儿子翅膀硬了,一飞冲天,飞向了一个他完全陌生的领域。

也好.—·

陈建国看著正在帮著搬东西的儿子,心里忽然释然了。

学医这条路,又苦又累,他们夫妻俩走了一辈子,深知其中艰辛。

儿子能凭自己的本事,闯出另一条康庄大道,或许才是一种真正的幸运。

陈建国对那辆718新鲜得不得了,非要亲自开一趟试试手。

於是,陈莽便陪著母亲坐了家里的老標致,而陈建国则美滋滋地钻进了跑车,摸摸这摸摸那,准备过过手癮。

从大庸市区往东开,约莫十七八公里,便是陈建国从小长大的村子。

陈莽的记忆里,通往村里的乡道总是又窄又破,坑坑洼洼。

他原本还有些担心,自己开回来的这辆保时捷718底盘低,会不会被一路顛得散架。

可车子驶上那条熟悉的路,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有些意外。

记忆中顛簸的土路,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柏油大路。

双向两车道,中间画著清晰的黄线,路两旁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

以往回家,车子总要慢悠悠地顛簸许久,如今油门轻踩,两车並行都无需避让。

“路修得真好啊。”陈莽隔著窗由衷地感嘆。

“年前新农村建设,统一修的。”陈建国握著方向盘,语气里也带著几分自豪,“现在日子都好过了。”

快到村口时,陈建国將车停在了一家专门售卖烟爆竹的商店门口,下车买了不少。

这玩意儿近几年市区里早就全面禁放了。

说实话,陈莽一家心里都赞成禁放,污染环境不说,主要是死贵。

但大庸这边祭祖有个老讲究,叫“送亮”。

意思是给地下的先人送去光明和热闹,所以燃香点烛、烧纸放炮,一样都不能少。

习俗如此,该的钱还是得。

陈莽付了钱,將一大箱烟和几掛长长的鞭炮塞进老標致的后备箱。

看著父亲脸上那份遵循传统的郑重,他忽然觉得,这些所谓的“俗礼”,或许也承载著一种最朴素的敬畏与思念。

车子重新启动,朝看村子深处驶去。

那辆线条流畅、顏色扎眼的保时捷,在冬日萧瑟的田野间,显得格外醒目。

大庸有好几年都没下过雪了,今年也是。

车子缓缓驶入村子,最终停在了一幢三层小楼前。

这便是陈莽爷爷奶奶的家。

小楼盖了有些年头了,外墙的瓷砖在风雨侵蚀下略显陈旧,但整体框架依然气派。

这栋房子,的基本上是陈建国和陈建业两兄弟多年的住房公积金。

当年,爷爷奶奶的意思是给两个儿子一人盖一幢,但兄弟俩都拒绝了。

在他们看来,偶尔回乡下,有个落脚的地方就足够了。

钱要省著,將来孩子结婚买房,才是真正钱的大头。

可如今,陈建国看著自家院子,再想想儿子开回来的那辆跑车,心里忽然冒出了一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念头。

陈莽现在挣的钱,怕是比自己一辈子赞的都多了。

那自己手上留著的这点积蓄,是不是真可以拿来在村里再盖一栋小別墅?

等到退休了,就跟老婆子搬回来,养养鸡,种点菜,过过那种悠哉悠哉的日子。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藤蔓一样,瞬间缠绕住了他的心。

陈莽一家刚下车,屋里的人就迎了出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陈莽的大伯陈建业一家,爷爷奶奶则跟在后面,脸上堆满了笑。

“建国,小莽,回来啦!”

“哎哟,我的大孙子,快让奶奶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