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不务正业的演员与不务正业的厨师(2/2)

他拿起桌上江时起没动过的凉茶,也不介意,喝了一大口。

“金老头就是客气。他大概觉得我研究的东西『怪』,正好配你这个『怪』问题。”

林默放下杯子,身体微微前倾,那双锐利的眼睛透过镜片牢牢锁定江时起。

“说说吧。你观察到的『那个人』,她的『恆定表情』是什么?微笑?平静?愤怒?具体点。

在什么情境下都保持?吃饭?睡觉?听到噩耗?

看到极其喜爱的东西?面对极其厌恶的人?有没有任何瞬间的『破功』?哪怕只是眼皮跳一下,嘴角抽动一丝?”

他的问题像连珠炮,精准地指向江时起让sana观察的几个核心点,甚至更深入。

这不像是在討论虚构角色,更像是在诊断一个真实的病人。

江时起心中凛然,知道找对人了。

他斟酌著用词,以“角色a”代指,描述了那“恆定的、大约17度角的微笑”。

它在晚餐社交场合、面对亲近队友和陌生人时都纹丝不动,对曾经喜爱的玩偶话题毫无波澜。

对队友习惯性的亲昵动作表现出疏离的迴避,应答如同预设程序般完美但空洞。

林默静静地听著,手指无意识地在油腻的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毫无规律。

他的眼神时而聚焦在江时起脸上,时而飘向虚空,仿佛在脑中构建模型。

等江时起说完,他沉默了片刻,镜片后的眼睛眯了起来,闪烁著一种近乎狂热的研究光芒。

“恆定17度角微笑…社交功能完美…情感连接彻底剥离…对既往强烈刺激物无反应…”

林默低声复述著关键点,每一个词都像在咀嚼。

“有趣…非常有趣。这不像已知的病理模型。

病理性的情感淡漠通常伴隨著动机缺乏、社会退缩,不会维持如此『完美』的社交表现。这更像…”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最精確的词,最终吐出一个冰冷而令人不安的比喻。

“…像一个被设定好『社交礼仪模式』並完美执行的仿生人。剥离了『噪音』,只保留了最『高效』的功能。”

他看著江时起,眼神锐利如刀。

“你说公司心理諮询没发现问题?

呵,不奇怪。標准化的量表和心理访谈,对付这种『完美程序』是无效的。

它们设计出来就是为了通过测试,就像…通过图灵测试的ai,你能说它有『心』吗?”

“那…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

江时起谨慎地问,心跳微微加速。

林默身体向后靠去,靠在吱呀作响的椅背上,目光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带著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深邃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原因?”

他喃喃道。

“可能性很多,但每一种都指向不太美妙的方向。

极端的心理创伤导致解离,將『自我』彻底封存?

长期高压下的精神崩溃,启动了某种极端的『省电』防御机制?

或者……”

他收回目光,重新看向江时起,镜片反射著顶灯的光,让人看不清他眼底的真实情绪,但声音却压得更低,带著一种谈论禁忌的意味。

“……更黑暗的,来自外部的、系统性的『格式化』和『重编程』?通过某种…技术,或者…仪式?”

“格式化?重编程?”

江时起的心沉了下去。

“只是一种假设。”

林默迅速恢復了那种略带疏离的学术口吻,但刚才那一瞬间流露的黑暗猜想,已经像冰锥一样刺入了江时起的意识。

“要验证,需要更多信息,更近距离、更长期的观察。特別是寻找『裂缝』——

任何能短暂打破这种『完美程序』的瞬间,哪怕只有0.1秒。那可能是通往真相的唯一缝隙。”

林默站起身,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厨师外套。

“我得去清理灶台了。如果你那位『角色』还有新的『症状』出现,或者找到了『裂缝』,可以再来找我。记住……”

他走到后厨门口,回头看了江时起最后一眼,眼神意味深长。

“完美的表象下,往往藏著最深的空洞。这种微笑,不是喜悦,是……

『无』。”

弹簧门在他身后关上,隔绝了后厨残留的热气和油烟味。

江时起坐在原地,面前是早已冷透的残羹。

林默的话语还在他脑中迴荡:

“仿生人”、“格式化”、“无”……

每一个词都让周子瑜那恆定17度的微笑,在记忆中显得更加冰冷、诡异,充满了非人的恐怖感。

这个躲在油烟后厨里的“怪人”,似乎比他想像的,更接近那微笑面具下的黑暗真相。

而金教授口中的“钻牛角尖”,此刻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执著地挖掘深渊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