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屯田的两个必备条件(2/2)

简雍沉吟良久后口中嘖嘖称嘆。

“子韞真奇人也。”

想到这,他不由自惭形秽,愤然回到自己工位,二话不说埋头苦干起来。

然后,苏淮次日再光临政务厅时,就看到简雍一个人在桌案上睡死过去。

苏淮顿时感慨一声:“宪和兄这也太拼了吧,不愧是玄德公的铁桿拥躉。”

他没有去扰人清梦,而是照旧来到自己的工位,检查起来今日的政务。

周围陆陆续续有官员推开大门到来,这些人和简雍的热情好客不同,除非有什么事宜需要交接,否则都没什么閒谈交流,更是头也不往这边抬。

不过苏淮自己就是个社恐,也乐得不去沟通交际。

今天的政务明显比之前更容易了,苏淮处理起来也十分得心应手,於是便老神自在地趴在桌上一边打著盹一边翻看公文,偶尔还能趁其他人不注意的时候喝喝茶吃吃糕点。

“子韞……”

简雍顶著一双黑眼圈站在面前喊他时,苏淮刚好睏意十足,嚇得他连竹简都拿反了,整个人脸色一变。

“怎么了宪和,我刚正忙著呢。”苏淮强作正经,掩面用袖子擦了擦糕渍。

简雍也懒得拆穿他的小动作,而是拿起那一卷涂满字跡的帛书道:

“没什么,我昨日看了一下你的策论,有些地方不明白,想问问你。”

“哦,是屯田制的改革啊,我本来想是想等玄德公回来呈交给他的。”苏淮扫了一眼,挠了挠头道。

刘备借了粮后就迫不及待地賑灾去了,顺带著率一些士卒巡察诸县,实地考察一下民生和治理,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整改的地方。

其实在苏淮看来,賑粮除了在初一开始能收拢人心外,並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还不如和这些百姓约法三章等价交换,比如以工代賑,或者鼓励参军,亦或是修补城防、建房开渠者可以管饭来的实在。

毕竟这样是实实在在的有利於壮大基盘。

但当时苏淮自己也没去想过这方面,等到他想到时刘备人已经走了。

“你应该是想问,关於屯田背后的税制律令吧?”苏淮猜测问道。

简雍点了点头道:“不错,我看你將田赋还提高了,这不是逼得百姓造……咳咳,没办法活下去吗?”

“可也只有田赋了啊,地租我给免了,而且那些荒田都是自由开垦。”苏淮无奈地看向简雍,要知道他可是给屯田令的苛刻还略微下调了,枣邸都好歹还要佃农租耕牛,他连农具都不收钱,够仁慈了。

“可这样百姓真不会有意见吗?”简雍还是有些担忧,当初的黄巾之乱是什么情况谁心里都清楚,他可不想刘备刚到平原郡就犯眾怒。

“真出事了我自縊於市。”

苏淮没好气地保证道,他自己就是豪强,能不清楚百姓的压榨从何而来?俗话说得好,最了解你的就是你的敌人。

而寒门、百姓和世家、豪强那就是两个天然的对立面。

“那我还有一个问题。”

简雍沉默了一会儿,再次询问道:

“我们从哪来这么多粮食?”

刘备向苏家借粮的事情他也知道,不过两万石的粮草最多撑几个月军餉,对於目前一个要什么没什么的平原郡来说,粮草损耗这个数字太大了。

更別提今年並不算是什么丰年,即便有公孙瓚的相助,也只够他们熬过秋天,然而仅凭秋收的粮食储备真的能供应的起几十万人口吗?

“这个你不用太过担心,很快我们就会有粮了,而且我身为仓曹,如何分配粮食我自会安排妥当。”苏淮自傲地说道。

他查过年前的亩產產量,惨澹到只有二石三斗,但在如今平均翻了一倍的现状下,却足以碾压中原任何一郡。

就算还有缺口,也可以从別的地方下手。

现在最重要的反而是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如刘备正在做的收拢流民积攒人心,让这些人看到活下去的希望,毕竟一系列的工程建设乃至农务都需要有人来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