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必胜之战(1/2)
也不知道是时来运转还是张既是个吉祥物,反正张既加入没几天的时间,歷史上刘备初期的另一个文臣孙乾也莫名其妙从徐州跑过来了,据说是大儒郑玄举荐的,不过还真没听刘备和郑玄有啥交情,唯一能称得上媒介的大概就是卢植了。
卢植和郑玄是同门师兄弟,刘备早年曾拜师卢植,在其门下学习儒家经学,见到郑玄估摸著还能喊声师伯。
不仅如此,不久前从中山出发在北方贩马赚了不少產业资金的苏双、张世平二人也顺道过来拜访了一下,话说这两人可以算得上刘备真正的天使投资人了,在糜竺还没来的时候,刘备就是靠这两人资助起业的。
虽说比资產,苏双和张世平比不上五大豪商,但不可不承认这两个傢伙在豪商里面也属於比较富有的。在大汉朝除了盐铁交易,畜牧业也算是暴利行商,譬如马匹、牛羊、兽皮之类的物资都是大汉所需要的,儘管右北平公孙瓚都快將鲜卑人揍到无家可归了,但每年都还是有不少商贩和鲜卑部落来往做生意。
这还是在对外的战爭时期,至於当外胡不寇边的时候,那交易就更频繁了,而且这种情况官府也持默许態度,毕竟作为农耕民族在放马牧羊方面確实没有游牧民族乾的有经验,与其自己上手,开展商贸往来已经算是很人性了,再狠一点来个大汉当政者直接发兵给你部落灭了东西抢了,胡人难道敢说什么?
这样霸道的事情在两汉时代乾的真不算少,西域羌族就是个例子,儘管羌民被朝廷承认纳入了大汉,但身份地位卑微到连黔首都不如,更是常常受到地方豪强和官吏的压迫。
起先羌人还没觉得有什么,毕竟成王败寇,大汉朝当年的强大有目共睹,北方最强的匈奴帝国联合诸胡都被打了个半死,匈奴人更是连漠北王庭都丟了,狼居胥山也成了个笑话,有著前车之鑑,羌人本著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开始一步步退让。
然后一直到汉末几年前,压抑许久的凉州羌乱终於爆发了,刚刚经歷黄巾之乱还没缓口气的大汉朝被这个曾经的手下败將送了个背刺大礼包。
当然,自从皇甫嵩领兵击退三辅叛军后,凉州平定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在发现刘备麾下战马数量不多后,苏淮倒是有意找个懂行的去北方探一探路,因为不光是汉人缺牲畜,胡人对於汉人的各种用品比如绢布、丝绸等也同样眼热,不过其实粮食才是最诱惑的,但问题是现在粮食没丰產,等过几个月就能给胡人放粮贷了,反正相比起跟中原这些心思诡譎的商人打交道,苏淮觉得还是可可爱爱的胡人们比较对他胃口。
“你想要派人去北方经商的话为何不请示一下玄德公,直接拉拢苏、张二人让他们以我们的名义从官府渠道代为售卖不就行了,想来无论是公孙瓚还是刘虞都不会为难的。”
张既自从来了政务厅后一天天的就没歇过,精神天赋处於完全开启状態的他处理各种政务都能得心应手,反正到目前为止除了苏淮的搞出的屯田令和律令他自认无法復刻外,其他从上手到熟练都没什么难度。
苏淮也算是看出来了,这货比简雍更像个工作狂,他还没见过有人可以从早干到晚只吃一顿半碗饭的。
要知道现在哪怕是城里那些忙碌的工人也基本有保证一日两顿的饭食,多余的工钱还能用来加加餐,你这么当劳模传出去还以为是被威胁受虐待了呢。
得知此事后苏淮也没什么好办法,为了不让张既这货哪天因为加班猝死,他只能让士卒按时往政务厅送餐食,然后自己以身作则拉著眾人一起开吃……话说这些饭钱还是他自己从口袋里掏的,不过正因如此顿顿有肉食,政务厅的伙食比军中都好上不少。
张既也才发现原来苏淮並不是什么穷苦出身,相反还是个富贵之家,这也不奇怪,寒门出贤毕竟是少数,在这个世家大量垄断书籍资源,普通的庶族子弟九成连字都不认识,家中有传下来的一两卷书都是视如珍宝,千金也换不来的那种。
“没那么简单,我要的可不仅是购入军需品,供给渠道一旦放开,以后很多东西买卖起来都会受到掣肘,张世平和苏双虽说也是商业巨贾,但眼光和那些最顶级的人还是有差距的,安安稳稳做买卖还行,若是遭人算计到最后还得我们来兜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