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失去一个猛將?那就再找一个(1/2)
“让云长隨行,子龙、管亥负责应援,以帮忙收缴一下荆州地域的贼匪流寇为名义,就算是刘景升知道了,大概率也不会指责我们僭越行事。”
苏淮想了想还是决定留一手以防不测,万一袁术真的打来,好歹不会跟著襄阳一起城破人亡,话说刘表將几个有联络的诸侯也都喊上,其中未必没有震慑袁术的意思。
而为什么是由关羽隨行……
张飞那种情绪摆在脸上的傢伙別人都凑不上来,而赵云看上去又太过温和了,纯纯一个不善打斗的儒將形象,属於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容易被误会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关羽则兼顾了威慑力和外交,另外就是二爷给人的安全感更强。
张飞虽说並不莽撞,属於胆大心细,但办事总给他一种很不靠谱的感觉,而赵云的话,则是给他一种实力忽高忽低,不是绝顶却也勉强够用的错觉,也不知道是不是对方性格太过谦虚,外加杀心不重的原因。
“报郡丞,东莱太史慈於城外求见。”
几人商议討论完调遣兵马一事,就有一个传令兵闯进来大喊道。
“你们政务忙完没,要不隨我去接待一下?”苏淮扭头看向二人问道。
然后只见郭嘉和简雍一脸如释重负,不约而同地放下笔,这些天里两人连大门都没迈出去,睡都睡在政务厅里,头髮都薅掉了好几把,总算补充好了青州整体的战略细节,但看过之后苏淮驳回了说不满意……
好吧也不是不满意,苏淮只是想体验一下前世未有的爽感,结果谁知道这两人竟当真了,又重做了一遍。
太史慈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了一部分的东莱郡百姓过来,他原本是想让这些乡亲父老去北海投奔孔融的,但一想到自己对孔融还有所亏欠不好再反覆麻烦人家,於是只能將之迁到平原,希望刘备能收留。
而以刘备的性格肯定是欣然接受了。
不过让太史慈现在就留下还是有些不切实际,只能等刘繇败亡再谈。
“子义往扬州后可要注意提防袁术,若有需要驰援,隨时通知我等,刘公也是大汉肱股之臣,为朝廷戌守一方,更是玄德公同族宗亲,互助乃是常情。”苏淮笑著说道。
“先生之言,慈铭记於心。”
太史慈朝眾人抱拳一礼,隨后上马离去。
见太史慈去意果断,刘备也也不由感慨一声:“子义真忠勇之士也。”
若是太史慈全然不顾先前所言留下来,刘备对他反而没这么欣赏了。
苏淮忍不住笑问道:“天下义士多矣,玄德公难不成都想招揽至麾下?”
“自是越多越好,匡扶汉家社稷此等伟业,凭我一人如何能做到?”刘备苦笑一声,很是不自信道。
“可您麾下也有数位良將名臣啊,是什么让您觉得我们很弱的。”苏淮有些无奈,指了指在场诸位,沉声说道:“此皆谋国之臣,能征善战之將,您不必如此妄自菲薄,如今天下无人能轻易战胜我们。”
“若任何事情都水到渠成皆成真,那这乱世天下就不会有如此多的豪杰失败身死了,成为霸主的道路上註定会有些许波折,这毋庸置疑。夫战国时期秦之强大,苏秦佩六国相印以合纵之策抗秦,使强秦十五载不敢兵出关中,逼的秦惠王也只能无奈养兵富民。”
“战国之末,秦王政推崇讚誉韩非子,但最后却也因谗言进献而痛失其才。何况太史慈尚有失而復得之机运,玄德公又何必为此而忧虑。”
刘备一脸苦笑,他能说他根本不是这个意思吗?但看著苏淮那坚决的表情,他知道自己如果还是这副鬱郁的模样,那对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了。
“子韞,我明白了,得不到的再好又如何,我刘玄德麾下之才足以让世人为之侧目,今时不同往昔,我已经无须藉助一將一臣的投奔来证明自身价值,愿意来辅佐我成就大业我自以礼待之,若不愿者,我亦无须卑躬屈膝。”犹豫了很久,刘备才算是找回了那股睥睨天下的自信。
见状苏淮也是长舒一口气,总算將这种小国小民的心態纠正过来了,他要辅佐的刘备可不是一个卑微之君,自古成大事者,魄力、信念和理想缺一不可,刘备可以像李世民那样对於魏徵的諫言无限纵容,也可以对那些胸有韜略的大才、武艺超群的猛將报以爱惜之心,但不能丧失了最基本的君臣之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