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挺进江夏,兵压南阳【求追读】(1/2)
袁术带人走后,周瑜缓缓鬆了口气,拿著调令將孙策麾下一干文武唤来,待到所有人都来齐中帐之后,这便让诸人谈一谈对这件事的看法。
首先便是站在文臣一方最前面,在此之前被孙策亲自登门拜访请出山的张昭站了出来,严肃开口道。
“我不赞成出兵,袁公此举过於自负了,豫州、扬州二地本就內乱已久,乃是无根之木,若大兴不义之兵出征,治下人心必当丧乱,是自取灭亡矣,我等只需做好自己,积蓄力量方能应对接下来刘繇的反击。”
但很快,就遭到了武將派的言辞批判,程普作为孙坚昔日最信任的老伙计,满脸通红地朝张昭怒斥道:
“张子布,袁公固然是不义之举,但难道少君为父报仇不是天经地义吗?”
张昭顿时低下头沉默不语,不作回驳。
以他的聪明才智岂能看不出来周瑜此来定是胸有成竹,孙策带兵出征是大概率的事情,之所以出言反对也只是表明立场而已,至於说真的要坚定自我,顶著一眾武將的怒火上去自討没趣,这不符合他的作风,而且自己的身后也空无一人,张紘已经被孙策派去会稽总揽军政,仅剩下的一个队友吕范还在察言观色。
吕范自从来到寿春后就和孙策交往密切,两人一见如故聊的很投机,甚至还深得孙策之母吴夫人的喜爱,有时甚至能左右孙策的一些想法,除周瑜外也就只有此人有这个本事了。
而孙策击败了丹阳一带贼寇后,回去就將吕范升为都督,拜为中郎將,这也是出於对吕范的信任。
“我也认为少君之父仇不可不报。”吕范瞧了一眼周瑜那静若止水的面庞,隨后沉声分析道:“但若是就以助袁公灭刘荆州之名,恐惹火上身,我们可以自领一军前去攻伐荆襄,此来一可借袁公之势报仇,也算是避免了与各路诸侯起衝突。”
此言一出,让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缓和不少,而张昭也是將目光投向吕范,对方的眼光见解令他感到惊讶……但即使如此,他还是不支持出兵。
见武將一方集体陷入思考当中,周瑜为节约时间还是笑著说道:“子衡之言倒是与我不谋而合了。”
“我意在集九江、庐江二郡之力,率水陆大军共两万人挺进江夏,迎战荆州水军,诸位可有异议。”
眾人没有军心浮动,很明显也都清楚周瑜此前肯定是和孙策沟通过了,来这里跑一趟就是来传达指令的。
周瑜微微頷首补充道:“既无异议,那我便直说了,具体的作战部署计划是,除黄公覆与韩义公外,其余之人以朱治为先锋,领军出征。”
“诺。”
朱治等人抱了抱拳,领命而去。
不多时,帐內还有两道身影佇立不动,周瑜不用猜也知道是哪二人。
韩当面色激动地走上前来拦住去路,质问道:“此番乃是为老主君报仇,公瑾应当知晓我二人与老主君之间的情义,为何独不用我等为將?”
黄盖也是嘆气道:“昔日长江吃败,我等有愧於老主君,今日若不能为君报仇,吾寧愿一头撞死在这阶前。”
见二人心情抑鬱,周瑜笑著安抚道:“二位將军稍安勿躁,我料此次之爭必是无功而返,而若刘繇趁机进军会稽,那我等岂非是腹背受敌,如此辛苦打下的大好基业废於一旦,我观眾將之中,论用兵指挥之经验,唯有二位居於翘楚,我军后方之安寧也唯有二位方可卫护。”
“还望二位莫要因此一时之气而衝动,日后自有建奇功之机。”
周瑜说罢躬身一礼,以表诚意。
韩当、黄盖见状,什么怨言不满都在此刻拋於脑后,赶忙將周瑜扶起,应允道:“我二人必竭力守住会稽,誓为少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