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大汉忠臣贾文和(2/2)
苏淮虽说有些不明白郭嘉为何有这种閒心来教法正,但还是欣然接受了。
简单的会心交流后,沉默许久的政务厅突然响起急促的话音,一个传令兵闯了进来,奉上一封简短的书信。
“报,苏郡丞,长安来信。”
苏淮將信接过,隨手屏退前来的兵卒。
“长安中也有我们的暗线吗?”法正见状一脸不解地问道。
长安城的情况他或多或少也了解一些,西凉军奉天子以令不臣,其恶贯满盈之作为比之董卓在尤有甚之,可以说仅凭天子一人基本上难以挽回大局了。
“嗯,但情报一直是由奉孝单向对接的,也就是说除了玄德公,我们其他人都没有那个权限,有什么也只能通过奉孝得知。”
苏淮頷首,笑著解释了一句。
没办法,能发展的也就几条情报线,其中还包括糜竺的商道。
“那这封信是何人所写,又为何会呈到你手中?”
话音刚落,刘曄对此都有些摸不著头脑了,你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郭嘉隱约猜出了什么,但也未明说。
听到这里,张既都不禁有些好奇,露出一丝八卦的神情。
苏淮也没隱瞒,淡然回应道:
“这是我长安城里的一个朋友的回信,我上次让子仲托人去长安售盐的时候,假借拜访之名去见了一面对方,顺便问问对方有没有来平原的意愿。”
说实话,那个时候的苏淮还没多大把握能拿下贾詡,而且收到信的贾詡也没有回覆,应该是有意继续观察一番,看看刘备究竟是否值得追隨。
而今既然能回信,那八成是事情稳了。
苏淮先是自己拆开瀏览了一遍,接著將信给眾人传阅,上面的內容大致就是对方要开始策划还政於汉,联合朝堂诸公挑拨西凉部將,使其自相残杀,最后以功成隱退之名前来青州。
贾詡的这套操作在苏淮眼里也没有太多意外,毕竟原先的歷史轨跡西凉一系就闹出了內訌,虽说这明面上是因为爭权夺利以及粮草问题,但同样有杨彪等朝臣的设计攛掇。
而贾詡作为鼓动西凉军反叛的第一功臣,参没参与其中尚且无从得知,不过李榷、郭汜等人不听贾詡劝告也是真的,双方也逐渐生出嫌隙,否则也就不必先投段煨,再投张绣了。
也即是说,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贾詡愿意適当维护一下皇权。
“好一招借刀杀人,看来这贾文和还是个大汉忠臣呢?”
刘曄看完以后忍不住麵皮抽动,冷笑一声道。
引西凉军反攻长安这点,洗是没法洗了,此举无疑是將汉室的尊严狠狠踩了一遍,即便如今口口声声说要剿除西凉军,在旁人看来也不过是谎言罢了。
“子韞,我记得对方还曾跟隨董贼,你不会想说此等背主不忠之人便是你之友吧?”
“……子扬,贾文和只是为求自保,並无背主,且董卓是自取灭亡,改头换面这种事情也不难接受吧,这个日后我可以让他与你解释。”
苏淮有些无奈地说道,他已经猜到贾詡这封信的用意了,绝对是写给刘备看的,因为如果刘备真的仁义,那么犯错后改正也是可以饶恕的。
换而言之,贾詡確实是显现出了诚意。
搞定纵横关中的西凉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哼,某羞於与此人为伍,若他真的前来,我寧愿永不同殿为臣。”
然而,刘曄的態度依旧坚决。
“那若是贾文和真的替大汉除贼了呢。”苏淮也只能给出自己的底线。
贾詡不收留给曹操的话以后就真的麻烦了。
“……”
刘曄沉默片刻,他刚才的假设全是基於贾詡信中內容言不符实的情况,加上先入为主的印象,但贾詡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还真的缺乏了解。
此时冷静下来,身为智者的刘曄也恢復了平常心。
“子韞,打心底来说我不认可此人,但我还是想问你一句,此人的能力几何?对主公而言究竟有多重要?”
苏淮的神情微微凝重,不吝评价道:
“至少对方在大局观的把控上不会弱於奉孝,而且在战略谋划方面鲜有人及,哪怕是你,对上其也是输多贏少。”
“而且其最强的一点在於算无遗策,无论是小略还是大势皆能所料必中。”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倒吸一口凉气。
“若真如此,即便我可以做到摒弃过往,但玄德公那边,你有把握说服吗?”
刘曄也陷入了沉默,隨后皱了皱眉问道。
“不知道,但贾文和选择加入我们想必也有万全之策,除了这封信大概还有別的手段,只是现在未曾得知。”
苏淮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表示出对贾詡的无条件信任,毕竟这傢伙稍微有点风险都会溜之大吉,此番投诚,应当不会只有一封除贼信这么简单。
ps:两章一起拉一下追读吧,另外明天上架了,应该是五更万字,求个首订,因为追读也不多,所以首订200就加一更,以此往上多100就加一更。